科室: 心臟外科 副主任醫師 鄭建傑

      在我國,風溼性心臟瓣膜疾病佔全部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的50%左右,而其中發生二尖瓣及主動脈瓣聯合瓣膜病變者又佔到50%以上,對於此類病人,接受二尖瓣及主動脈瓣聯合瓣膜置換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手段。
  現在,有關巨大心臟瓣膜疾病瓣膜置換手術的報道越來越多,但多以心臟的心胸比例為巨大心臟劃分及手術效果判斷標準,然而巨大心臟也並非均屬危重患者,其手術效果差別很大,衡量此類危重患者是以心臟內各心腔在心臟泵功能上起的作用不同,各心腔擴大或縮小的程度和心肌損害的差異,決定手術風險和術後效果的不同,如巨大心臟的左心房與大左室或小左室的術後併發症的手術效果差異很大。
  因此,不能採用以心臟的大小為標準衡量病情的輕重,左心室功能是決定手術效果的關鍵因素左心室擴大或縮小,其手術死亡率高,術後早期併發症發生率高尤其是低心排及心律失常的發生,遠期效果差異很大,而與心胸比無明顯關係因此,我們將巨大心臟瓣膜病根據心腔的大小,分為三型,以便判斷手術效果的預後。
  對於I型左右心房及右心室擴大,小左心室(LVEDd<45mm);左心室容積明顯減少以二尖瓣重度狹窄為主,長期左心室充盈不足,導致左心室心肌萎縮,心肌變性或纖維化,左心室功能減退,同時由於長期二尖瓣重度狹窄,血液動力學受阻,左房壓力升高,左房擴大,繼發肺淤血,肺動脈高壓(中度以上)右心室射血阻力增大,右心室擴大,三尖瓣返流,多伴有左房血栓。對於此類患者,除了徹底清除左房血栓外,根據報道關鍵是人工瓣大小的選擇,依據患者體重或體表面積,選擇小1~2型號的人工瓣(中心血流型),低心排發生率明顯減少。

  因為術前患者長期左心室前負荷低當突然改變前負荷,左心室心肌無力完全射出左心室內血液,出現低心排,導致術後低心排發生率高,手術死亡率高。因此術後延長呼吸機輔助呼吸時間,減輕左心室負擔,同時加強心肌正性肌力藥物的使用,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腎上腺素及氨力農等藥物。尤其是小劑量多巴胺(2~4Lgkg-1min-1)的應用,一直到迴圈穩定2~3d後停用,否則很難糾正術後低心排。
  對於II型,雙心房及右心室擴大(LVEDd45~69mm)常為風溼性聯合瓣膜損害病程長,在左心室擴大的基礎上,繼發中度或以上肺動脈高壓和右心室失代償及三尖瓣中度以上關閉不全,以心臟普遍擴大為主,心功能儲備較差。表現為全心衰竭,各臟器多有不同程度損害。術前提高心功能,降低肺動脈壓,術中良好的心肌保護,三尖瓣的成形不容忽視,可減少術後併發症,遠期療效較好。
  對於III型,大左室(LVEDd>70mm),此型患者以主動脈瓣、二尖瓣關閉不全為主。長期的左心室容量負荷過重,隨著病程的發展,根據Star-line定律,心肌細胞逐漸拉長並纖維化,左心室腔逐漸擴大,心肌細胞的損傷一部分已成為不可逆的改變,左室收縮及舒張功能減退,LVEDd越大者遠期效果越差。對於大左室的患者圍術期是關鍵,術前所有患者均用極化液治療7~14d,儘量將心功能提高,為手術創造條件。術後採用強心、利尿、擴血管,改善患者營養狀況。術中心肌保護直接關係到術後早期併發症發生及死亡。術中儘可能縮短阻斷主動脈時間,二尖瓣不宜過大,以減輕左心室前負荷,且二尖瓣與主動脈瓣的置換應匹配,其相差應2~3型號為宜。心肌保護採用冷血順灌 + 持續冠狀靜脈竇逆行灌注。在開放主動脈前採用溫血灌注,其混血內含有甘露醇、鎂離子、精氨酸、ATP等,減少術後低心排的發生。輔助迴圈應時間長(1/3~1/2體外迴圈時間)。停機後常規放置臨時人工起搏器,以防術後心律失常(心動過緩)。

  術後加強正性肌力藥物使用,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及氨力農等。尤其是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泵入,不僅升高血壓,保證腎臟供血,而且增強心肌收縮力,維持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特別是血清鉀,應維持在4.5~5.0mmolPL注意補充鎂、鈣等離子,可有效地減少心律失常的發生,對於頻發的室性早搏,應及早應用可達龍,減少心律失常,尤其是頻發室早及室上速。
  巨大心臟瓣膜病的II型手術風險相對較小,而I、III型,手術風險大,術後併發症多,應強調其圍手術期處理, 對於小左室術後注意低心排,大左室注意心率失常,對於巨大左室、低EF值的手術指徵選擇根據病人的狀況酌情選擇。對於左室不大的大心臟患者手術結果令人鼓舞,遠期效果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