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副主任醫師 周樂

  痙攣性腦癱是腦性癱瘓的一種形式,是指因未成熟大腦在各種原因作用下發育不全而致的非進行性損傷所引起的運動和姿勢紊亂。病變波及錐體束系統,表現為肌張力增高,肢體活動受限。上肢常表現為屈肌張力增高,肩關切內收,肩胛帶後縮,肘關節屈曲,腕關節屈曲,拇指屈曲呈緊握拳狀,拇指內收,緊握於掌心。下肢常表現為大腿內收肌張力增高,髖關節內旋,大腿外展困難,踝關節跖屈。即常說的馬蹄內翻足和剪刀步態。

  痙攣性腦癱早期發現後,可以積極的內科康復治療,很多小孩能得到較好的療效。但是隨著小兒的生長,當小孩年齡到達4歲以後,常出現肌肉攣縮等症狀,單純藥物和康復治療已很難達到理想效果。因此有必要求助於手術治療。

  痙攣性腦癱的手術治療的主要目的是調整神經反射弧、解除肌肉痙攣、平衡肌力、矯正骨性畸形,調整肢體的負重力線,改善運動功能。通俗的講就是通過手術解除肌肉痙攣、糾正畸形,為康復治療提供條件或新的機會。痙攣性腦癱的常用手術方法有三種:即神經性手術、肌腱和軟組織手術,以及骨性手術。對於痙攣性腦癱患者,早期多采取神經性手術,如果早期進行了神經性手術並輔以正規的康復治療,後繼的許多肌肉性手術和骨性手術就可能得以避免。

  現代醫學認為,腦癱是在大腦受到損傷後,對下單位神經反射弧的抑制作用減弱,下單位反射弧的異常活躍使肌肉處於痙攣狀態。神經性手術無論是選擇脊神經後根切斷術還是四肢周圍神經部分切斷術,均是在電生理監護下,有選擇的定量打斷這種異常活躍的下單位反射弧,進而解除肌肉的痙攣狀態。如果不行神經性手術,而單純行肌肉性或骨性手術,其結果必然是痙攣狀態的復發。

  神經性手術治療腦癱患者以單純痙攣型腦癱患者療效最好,以痙攣型為主的的混合型腦癱手術療效次之,扭轉痙攣型療效較差,手足徐動型、共濟失調型、強直型、震顫型、肌張力低下型均不適合神經外科手術治療。

  手術最佳年齡為4~6歲,對於痙攣已穩定且較嚴重的患兒可提前到滿3週歲。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