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病院 副主任醫師 管海濤

1、什麼是乳腺癌

  乳腺癌是的乳腺導管上皮細胞在各種內外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細胞失去正常特性而異常增生,以致超過自我修復的限度而發生癌變的疾病。臨床以乳腺腫塊為主要表現。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具有發病率高,頗具侵襲性,但病程進展相對緩慢,對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均較敏感,自然生存期長等特點。

  乳腺癌主要發生於女性,男性少見,女性的發病率為男性的近百倍。

  2、乳腺癌發病狀況概述

女性乳腺癌的發病率在世界各地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美國和北歐為高發地區,東歐和南歐以及南美其次,亞洲的發病率最低。然而從20世紀70年代起,原先為低發區的亞洲的發病率出現上升趨勢,尤其是日本、新加坡和我國的沿海城市。這與上述地區的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有關,因此全球乳腺癌發病率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一般說來小於20歲的女性發生乳腺癌是十分罕見的,而小於30歲的婦女亦不常見此病。但從35歲起,乳腺癌的發病率就開始逐步上升,在美國這種發病率的增長几乎貫穿婦女一生。

  3、乳腺癌的危險因素有那些

(1)家族和遺傳

1974年,Anderson等人就注意到有一級親屬患乳腺癌的美國婦女其發生乳腺癌的機率較無家族史者高2-3倍,若一級親屬在絕經前患雙側乳腺癌的話,其相對危險度更是高達9倍。

有時乳腺癌可表現為家族集聚的特徵,即父系或母系中至少有3個親屬患乳腺癌,同時有乳腺癌和卵巢癌家族史,有雙側和/或青年乳腺癌的家族史。一般而言,家族集聚性的乳腺癌可分為兩種形成機制,一種是由於多種基因的改變而導致乳腺癌的發生,另一種則是由於某一單一基因突變而發生的遺傳性乳腺癌。美國的研究認為,僅5%~10%的乳腺癌是由某種遺傳基因突變引起的,絕大多數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婦女並不存在上述的遺傳素質,因而她們的危險性遠遠低於那些具有明顯遺傳傾向的人群。

(2)生殖因素婦女的乳腺

在青春期受卵巢激素的作用發育成熟,而乳腺細胞受每月體內激素水平的週期性變化以及妊娠期體內激素水平的升高而發生生理性的增生改變。這種細胞增殖分裂的形式於婦女絕經時終止。乳腺癌的發生與上述的多種生殖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

①初潮年齡:初潮年齡小的婦女患乳腺癌的機率大,大多數研究提示初潮年齡與絕經前和絕經後的乳腺癌均有關係。按美國的經驗,初潮年齡推遲1歲乳腺癌的危險度減少20%。有些作者報道初潮年齡小的育齡期婦女其體內的激素水平較高,而月經週期較短,因此暴露於內源性激素環境中的程度較大,這可能是造成這部分婦女易患乳腺癌的主要原因;

②停經年齡: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45歲前人工停經者患乳腺癌的危險性為55歲後自然絕經者的1/2。目前停經晚是乳腺癌的危險因素已被證實,據美國的資料,停經每推遲一年則患乳腺癌的機率增加3%。無論是初潮早還是絕經晚,實際上是婦女的月經史延長了,有資料報告月經史40年以上者比月經史30年以下者發生乳腺癌的機率增加1倍。

③月經週期:目前也比較一致地認為月經週期的長短是乳腺癌的危險因素之一。研究發現20~39歲期間月經週期短的婦女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大。這可能是因為短月經週期者的黃體期相對較長,而雌激素與孕激素在黃體期中均為高水平。月經週期較長,無論是否規則,都會降低乳腺癌的危險性。

④第一胎足月妊娠年齡:大量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未育婦女患乳腺癌的危險性要比生育過的婦女大,而婦女第一胎正常妊娠年齡越小她一生患乳腺癌的機率也越小,但是這些危險性的差異主要體現在40歲以後診斷為乳腺癌的婦女中,而非年輕的乳腺癌患者。

由於第一次足月妊娠可以導致乳腺上皮發生一系列變化而趨成熟,而成熟後的上皮細胞具有更強的抗基因突變能力,因此第一次足月妊娠年齡越早,乳腺組織受內外環境因素影響而導致突變的機率越小。但妊娠後乳腺癌危險性較未育婦女的下降不是立刻顯現而是要經過10至15年後才趨明朗。事實上,第一次正常生育後的十年內乳腺癌的危險性反而有所上升,這是因為妊娠過程中乳腺細胞不斷的增生,可能促進已經發生突變的細胞不斷增殖導致後十年內乳腺癌的危險性上升。

⑤產次:研究發現高產次的婦女患乳腺癌的機率小上海市的一項研究結果提示乳腺癌的發病率隨產次的增加而降低。此外最近還有調查顯示兩次足月妊娠間隔時間越短,一生髮生乳腺癌的危險性越小。

⑥哺乳史:早在1926年就有關於未哺乳婦女易得乳腺癌的假說。該假說符合乳腺的生理與乳腺癌的發生學,同時能夠解釋乳腺癌發生率的地區間差異的現象,因為眾所周知乳腺癌高發區較低發區人群的母乳餵養普及率低,且時間也短。目前30多項相關研究中的半數研究顯示長時間母乳餵養可以減少的乳腺癌的危險性。

(3)性激素研究

發現絕經後婦女中患乳腺癌者較健康女性體內總雌激素水平平均高15%~24%。目前已經有一項大規模的研究證實了內源性雌激素與絕經前婦女乳腺癌危險性的相關性。婦女停經後會因種種原因進行雌激素替代療法,但許多研究發現補充外源性雌激素會增加患乳腺癌的機會。雄激素:大部分研究的確證實了絕經後婦女體內雄激素水平與乳腺癌危險性的正相關性。催乳素:高水平的催乳素會增加乳腺癌的危險性。

(4)營養飲食

①脂肪與高熱量飲食:有證據顯示體重的增加與乳腺癌有關,尤其在絕經後。上海市的一些調查顯示婦女體型逐漸變胖者乳腺癌的相對危險度增加,以60歲左右的婦女為甚。另外少年時期高熱量飲食使生長髮育加速以及月經提前,從而導致經期延長及中年以後體重的增加都最終會增加發生乳腺癌的風險。

②酒精:每天飲酒3次以上的婦女患乳腺癌的危險度增加50%~70%,這可能與飲酒者體內雌激素水平上升有關。

③纖維素:纖維素對乳腺癌和大腸癌發生都有抑制作用,研究發現少食蔬菜的婦女其乳腺癌的危險性輕度增加。每日攝入膳食中的纖維素增加到20g,乳腺癌的危險性將降低15%。

④微量的營養素:實驗研究發現維生素A類物質對乳腺細胞有保護作用。然而至今為止沒有很充分的證據認為富含維生素A的食品具有減少乳腺癌危險性的作用。但國外報道黃豆蛋白及其重要成Soilbin有明顯的抑制乳腺癌發生的作用。

由於胰島素是人類乳腺癌細胞的生長因子之一,因此II型糖尿病的高胰島素血癥可直接促進乳腺癌的發生。另外體內胰島素水平與性激素結合球蛋白水平呈負相關,因此高胰島素水平同時會導致高雌激素和雄激素水平。小葉或導管不典型增生者發生乳腺癌的相對危險性會升高,有報道顯示在診斷為不典型增生後的10年裡若不發生乳腺癌,其相對危險性就會下降。

可見即使是高危的組織學型別,其危險性也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減小。傳統的觀念認為乳腺小葉原位癌是浸潤性癌的早期組織形態學表現。但最近有證據顯示小葉原位癌應屬乳腺癌的一個高危因素,系癌前期病變,而對此類患者進行乳腺切除術是一種預防性手段而非治療性措施。婦女在診斷為小葉原位癌後乳腺癌的發生率大約為每年增加1%。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