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麻醉科 主治醫師 楊克

  1、疼痛門診常見的頭痛型別有哪些?

  頭痛是最常見的疼痛,幾乎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有頭痛的歷史。頭痛可能是一過性症狀,或是其他疾病的伴隨症狀,但也可能是一種獨立的疾病。頭痛疾病的種類繁多,在疼痛門診中最常見的頭痛型別有:頸源性頭痛、偏頭痛、緊張型頭痛、叢集性頭痛等,但因其病因及發病機制複雜,甚至不清楚,治療上有很大困難。

  2、頸源性頭痛的發病機制有哪些?

  頸源性頭痛可根據神經的不同受累部位,分為神經源性疼痛和肌源性疼痛。神經根的感覺根纖維受到刺激引起神經源性疼痛,而其腹側運動神經根受到刺激則為肌源性疼痛。

  (1)解剖學基礎與頸源性頭痛的關係

  第2頸神經與第3頸神經的纖維共同組成枕大神經、枕小神經和耳大神經,這些神經是傳導頸源性頭痛的主要神經。這些神經的分支靠近椎動脈經枕骨大孔進入顱腔前的成角處,容易受到椎骨突起及肌肉附著處的刺激及損傷。

  第1、2、3頸神經離開椎管後大部分路徑在柔軟的肌肉組織內,軟組織的炎症、缺血、損傷、壓迫甚至不適當的按摩都會影響神經的功能,引發頸源性頭痛。

  (2)頸椎及椎間盤退行性變引起椎間孔狹窄

  頸椎間盤退行性變或突出後經“纖維化”而變“硬”,以後隨著組織修復鈣化可形成骨質增生,使椎間孔變形,椎間孔的空隙受侵佔,從而激惹從中穿過的神經,導致疼痛和神經功能障礙。

  (3)頸椎間盤退行性變、突出引起的非細菌性炎症

  頸椎間盤退行性變、突出,椎間盤物質釋放可直接引起非菌性炎症、水腫。人體免疫系統視椎間盤物質為異物,產生免疫排斥反應性炎症,引起頸椎間盤源性神經根炎。除了直接產生根性疼痛外,末梢釋放炎性介質,引起分佈區內軟組織炎症也可產生疼痛。這是部分患者發生頑固性頸源性頭痛的機制。

  (4)肌肉痙攣

  頸源性頭痛也可產生於頸部肌肉組織,一方面,管理運動的神經受到壓迫或炎症侵襲時,可引起反射性頸部肌肉痙攣;另一方面,持續性肌肉慢性痙攣引起組織缺血,代謝產物聚集於肌肉組織,引起肌筋膜炎,產生疼痛,並可直接刺激在軟組織內穿行的神經幹及神經末梢產生疼痛。

  長時間低頭伏案工作,肌肉需持續收縮以維持姿勢,使肌肉供血減少,繼發肌痙攣,並使韌帶、肌筋膜易發生損傷;冗長而乏味的精神活動或體力勞動,在全身各部位中最容易引起頸部神經-肌肉的緊張,這些是青少年頸源性頭痛的常見原因。

  3、頸源性頭痛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頸源性頭痛患者的年齡多在20-60歲,女性多見。早期多為枕部、耳後、耳下的不適感,以後轉為悶脹或痠痛感,逐漸出現疼痛。疼痛部位可擴充套件到前額、顳部、頂部、頸部。有的可同時出現同側肩背上肢疼痛。寒冷、勞累、飲酒、情緒激動可誘發疼痛加重。部分患者伴有耳鳴、耳脹、眼部悶脹、頸部僵硬感。多數患者在疼痛發作時喜歡用手按壓疼痛處以求緩解。口服非甾體抗炎藥(如:芬必得)可減輕頭痛。

  頸源性頭痛在伏案工作者中發病率較高。病程較長者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和記憶力降低,情緒低落、煩躁、易怒,生活和工作質量明顯降低。

  X光檢查可見不同程度的頸椎退行性變,有的可見頸椎間孔狹窄,椎體前後緣增生,或棘突增寬變厚,棘上韌帶鈣化。CT檢查多無特殊變化,少數患者可見頸椎間盤突出。

  4、你瞭解偏頭痛嗎?

  關於偏頭痛,公眾中存在著各種錯誤的認識。有人認為,偏頭痛只是發生在一側頭部的頭痛症狀,而不是一種病;有的病人堅信頭痛一定是腦部有供血不足,或者生了腫瘤,因此到處就醫檢查,卻一無所獲;有的病人認為頭痛無法根治,因此索性不接受治療,任由病痛折磨;也有一些患者,盲目購用非處方止痛藥物,甚至長期使用麻醉性鎮痛藥物,使病情複雜化或造成藥物成癮。

  事實上,偏頭痛是由於發作性血管舒縮功能不穩定以及某些體液物質暫時性改變所致的一種伴有或不伴有腦及植物神經系統功能暫時性障礙的頭痛。它是一種常見疾病,大約每10人之中,便有一人患病,因此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嚴重影響人類生活和工作的20種終身疾患之一。此外,女性患偏頭痛的機會大約是男性的2倍。臨床上很少僅有單一型別的偏頭痛存在,常常表現為幾個型別的偏頭痛甚至與其他型別頭痛,如緊張型頭痛等同時存在。

  5、偏頭痛的表現有哪些?

  偏頭痛以發作性頭痛為主要表現。每年發作次數人均13次左右,女性的發作常與月經期重合。每次發作可以持續4小時至2天,但通常持續10餘小時。主要有以下表現:

  (1)劇烈的搏動性頭痛,用手觸控自己的脈搏,可以感到頭部隨動脈搏動節律一下接一下地跳痛。疼痛多數位於頭部的一側,但也可以表現為雙側頭痛。有些患者認為偏頭痛一定是單側頭痛,乃是源於對於病名的誤解。

  (2)對強烈的光線、嘈雜尖銳的噪聲、以及一些氣味過度敏感,常常想獨自呆在安靜的暗處。

  (3)噁心和嘔吐。

  (4)步行時,特別是上下樓梯時,頭痛會加重。

  (5)部分患者發作前或發作中,會出現視覺異常,例如視野中出現閃光、鋸齒狀的圖案、或出現暗點。頭痛發作前出現的視覺異常,被稱為偏頭痛的“先兆”。

  6、偏頭痛的病因是什麼?有哪些誘因?

  迄今為止,偏頭痛的確切病因尚不為人知。首先,由於同一家族中常有多人患偏頭痛,因此認為本病具有遺傳傾向。其次,目前已經知道,偏頭痛發作時,患者腦部一種稱為5羥色胺(又稱為血清素)的化學物質含量降低,引起腦血管功能異常和腦部其它化學物質的失調,出現頭痛等症狀。此外,一些因素可以誘使偏頭痛發作,稱為偏頭痛的誘因,常見的有:

  (1)強烈的閃光,如長時間注視電視、電腦螢幕、或其它視訊顯示裝置

  (2)持續、尖銳的噪聲

  (3)吸菸,或吸入菸草、香料和其它一些氣味

  (4)睡眠節律變化,如睡懶覺、熬夜、夜班

  (5)過度疲勞,包括體力或精神的消耗

  (6)進食少,或進餐間隔過長,如不吃早餐等

  (7)某些食物,如紅酒、乳酪、薰魚、燻肉、雞肝、熱狗、巧克力、堅果等

  (8)體內水分缺乏

  (9)內分泌紊亂,如青春期、月經期、口服避孕藥、絕經期、激素替代治療等

  偏頭痛是一種個體化的疾病,每位患者的發作可能與以上一種或數種誘因有關,也可能由其它的誘因所觸發。

  7、如何治療偏頭痛?

  偏頭痛的治療,包括髮作時的治療和發作間歇期的治療兩個方面。

  一旦出現發作的表現,甚至先兆,就應當及時服用止痛藥物,如去痛片、撲熱息痛片、百服寧、或泰諾等非醫師處方藥(OTC)。這些藥物在街頭的藥店即可買到,可以隨身攜帶,以做應急之用。如果同時出現嘔吐,還應同時服用止吐藥物,如胃復安等,以防止痛藥物被嘔出而無法奏效。這些藥物適用於輕中度偏頭痛發作。

  上述藥物效果不好,頭痛較重時,可以選用曲普坦類藥物,國內目前臨床使用的有舒馬曲坦(英明格,尤舒)和佐米曲坦(佐米格),正在臨床試驗中的有利扎曲坦。此類藥物可以調節腦內5羥色胺的失衡,是治療偏頭痛發作的特效藥物,但需要憑醫師處方取藥,且價格昂貴。適於發作較重,但發作頻率不高的患者。服用以上藥物後,經過適當休息,頭痛通常會在2小時內消失。

  發作間歇期的患者,一般不需要藥物治療,但對於頻繁發作的患者,例如每月發作3次以上者,則應服用預防偏頭痛發作的藥物,以減少發作的頻率。常用的預防偏頭痛藥物包括心得安類β受體阻斷劑和抗抑鬱藥物(阿米替林等),需要憑醫師處方購買。發作頻繁的患者,切忌自行頻繁服用市售止痛片,以免造成反跳性頭痛。

  8、如何預防偏頭痛的發作?

  偏頭痛的發作與某些誘因有關,因此,發現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這些誘因,有助於減少頭痛發作的頻率。患者也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記錄偏頭痛日記。內容包括頭痛發作時間,服藥效果,以及可能的誘發因素等。通過分析發作情況和發作前起居與飲食情況,查詢偏頭痛的誘發因素。

  (2)在日常生活中規避這些誘發因素,如閃光、噪聲等。

  (3)必須長時間使用電腦或其它視訊顯示裝置時,應注意工間休息。

  (4)多飲水,少飲用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飲料。

  (5)保持有規律的睡眠。

  (6)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運動。

  (7)定時、適量進餐。避免可能誘發頭痛的食物。

  通過正確的治療和生活方式的調整,偏頭痛患者可以減少頭痛的發作,減輕發作時的痛苦,從而提高自身的生活質量。

  9、什麼是緊張型頭痛?

  緊張型頭痛是成年人中最常見的頭痛型別,其發病與社會心理壓力、焦慮、抑鬱、精神因素、肌肉緊張、濫用止痛藥物等有關。本病多發於成人,尤以女性多見,病程大多較長,可持續數十年,常反覆發作,輕者僅在明顯緊張或憂鬱時才發生頭痛,慢性者頭痛可持續數天或數週。一般表現為雙側持續性枕部或額部鈍痛,可擴充套件至整個頭部,常有壓迫沉重感或頭周圍緊箍感,儘管有時可有輕度頭昏、視物模糊或耳鳴,但很少有噁心、嘔吐或全身不適。緊張、憂慮可誘發本病。

  10、緊張型頭痛有哪些臨床表現?

  典型病例多在20歲左右起病,隨年齡增長患病率增加;兩性均可患病,女性多見。特徵是幾乎每日雙側枕部非搏動性頭痛,又稱為慢性每日頭痛。通常為持續性鈍痛,像一條帶子緊束頭部或呈頭周縮箍感、壓迫感或沉重感,不伴噁心、嘔吐、畏光或畏聲、視力障礙等前驅症狀。許多病人可伴有頭昏、失眠、焦慮或抑鬱等症狀。或為較頻繁發作的頭痛,頭痛期間日常生活不受影響,可有疼痛部位肌肉觸痛或壓痛點,有時牽拉頭髮也有疼痛;經肩背部肌肉有僵硬感,捏壓時肌肉感覺舒適。傳統讓認為緊張型頭痛與偏頭痛是不同的疾病,部分病例兼有兩者的頭痛特點,某些緊張型頭痛患者可為搏動性頭痛、一側頭痛或發作時伴嘔吐。因此,將緊張型頭痛與偏頭痛看成是代表一個臨床疾病譜相對的兩極可能更正確。

  11、如何治療緊張型頭痛?

  本病的許多治療藥物與偏頭痛用藥相同。急性發作期用對乙醯氨基酚、阿司匹林、非甾體抗炎藥、麥角胺或二氫麥角胺等有效。預防性治療用阿米替林、丙咪嗪或選擇性5-羥色胺重攝取抑制劑(如林或氯西汀)常有效,心得安對某些病例有用。失眠者可給予苯二氮桌類如地西泮10-20mg/d口服。星狀神經節阻滯對緊張型頭痛有效,但需堅持。

  12、如何預防緊張型頭痛發作?

  (1)注意早晚保暖,注意早、中、晚衣服的增減。

  (2)飲食上要注意多食用酸甘養陰之物,如西紅柿、百合、青菜、草莓、橘子等,忌食辛辣、油膩的食物。

  (3)調節情緒,不要給自己過多的壓力,不要一天到晚埋頭於書本,要多走出家門到戶外進行鍛鍊,儘量緩解、放鬆情緒

  13、什麼是叢集性頭痛?

  從集性頭痛(cluster headaches)亦稱偏頭痛性神經痛,組胺性頭痛,巖神經痛,蝶顎神經痛,Horton頭痛等。患者在某個時期內突然出現一系列的劇烈頭痛,一般無前兆。疼痛多見於一側眼眶或(及)額顳部,可伴同側眼結膜充血、流淚、眼瞼水腫或鼻塞、流涕,有時出現瞳孔縮小、垂瞼、臉紅、頰腫等症狀。頭痛多為非搏動性劇痛,病人坐立不安或前俯後仰地搖動,部分病員用拳擊頭部以緩解疼痛。不少病人的頭痛在固定時間內出現,每次發作持續15~180分鐘,會自行緩解。發作連串持續2周到3個月(稱為叢集期),許多病人的叢集期在每年的同一季節發生。間歇期數月到數年,其間症狀完全緩解。約10%的病人有慢性症狀。

  本病多見於青年(20~40歲),男性為女性的4~7倍,一般無家族史。頭痛發作時用鎮痛安定類藥物效果不佳,可應用氧吸入(用面罩,10升/分,不少於15分鐘)或鼻內滴2%利多卡因。也可用英明格6mg皮下注射。預防和縮短叢集期可用皮質激素、碳酸鋰、麥角胺或鈣通道阻滯劑。潑尼鬆(開始用40~60mg/d,10日後減量)效果較佳,可縮短或中止叢集期。慢性病例可用碳酸鋰(600mg/日)。

  14、叢集性頭痛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本病頭痛特點是頭痛發作似成群而來,表現為一連串密集的頭痛發作。發作呈週期性,無前驅症狀。發作時疼痛從一側眼窩周圍開始,急速擴充套件至額顳部,嚴重時可涉及對側。呈搏動性,兼有鑽痛或灼痛,可於睡眠中痛醒。特徵性的伴發症狀有:顏面潮紅、出汗、患側流淚、結膜充血、鼻塞。除顳淺動脈怒張外,尚有患側瞳孔縮小,眼瞼下垂等不全性Horner氏綜合徵。

  每天可發作1~2次,每次發作持續時間約數十分鐘至2~3小時,發作快消失的也快,緩解時間很長。患者很少有後遺的疲乏或嗜睡情況,頭痛每天有規律地在大致相同的時間發生,常於午後或凌晨發作。飲酒或硝酸甘油可以激發頭痛發作。頭痛常侷限於同一側。

  15、如何治療叢集性頭痛?

  頭痛發作時用鎮痛安定類藥物效果不佳。吸氧(100%氧氣8~10L/mim, 10~15min);舒馬普坦或二氫麥角胺可迅速緩解頭痛;潑尼鬆40~60mg/d口服1周,典型可見戲劇性改善。疼痛可在數小時內,多可在2d內消退。第2周逐漸減量停藥

  發作期預防復發:美西麥角2~8mg口服,1次/d;鈣離子拮抗劑(異博定緩釋型)。

  預防夜間發作:睡前用麥角胺直腸栓劑二氫麥角胺皮下注射。疼痛科可採用星狀神經節阻滯緩解疼痛發作,必要時亦可考慮蝶顎神經節阻滯或毀損。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