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介入科 主治醫師 雷博

      頸椎病臨床表現較複雜,根據組織結構及症狀不同,將頸椎分為六種型別:頸型、神經根型、椎動脈型、脊髓型、交感神經型及混合型。

  1、頸型頸椎病:

       臨床表現特點頸項疼痛,常常是頸椎病的首發症狀,急性發作者俗稱“落枕”佔頸椎病80%,此型病程多較長,時輕時重,可持續數月至數年。臨床症狀多由於睡眠時頭頸部位置不當,受寒或體力活動時頸部突然扭轉而誘發,呈持續性痠痛或鑽痛,頭動時加重,可向肩背部及頭後上肢擴散,疼痛伴有頸部僵硬感,轉動時頸部可發生響聲,醫生檢查時可有下列表現:

  ①、有的人頸部偏歪。活動正常或受限.頸部肌肉痙攣,往往在斜方肌、菱形肌、岡上肌、岡下肌、肩腳肌或大小圓肌部位有壓痛點、副神經受累還可出現胸鎖乳突肌瘁攣和壓痛。

  ②頸部觸診檢查可有上韌帶腫脹、壓痛,棘旁壓痛,多無放射痛。可有棘間隙改變和棘突側突,以下頸椎多見。

  ③椎間孔壓縮試驗和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陰性,肌張力正常,無肌力減退和肌肉萎縮,上下肌腱反射正常,無病理反射。

  ④正位片可見頸椎後關節呈“雙邊”、“雙突”徵及相鄰鉤椎關節間隙不等寬和兩側鉤椎關節不對稱等表現。側位片可見頸椎生理曲線改變,如表現為變直、反張、中斷、成角或階梯樣變化。功能位片或頸椎動態觀察時可以更為明顯。有的可看到關節突關節的重影和不協調變化等。少數病人沒有X線片改變或僅有頸椎生理曲線的改變。

  2、神經根型頸椎病:

  神經根型主要發病於中、老年人,發生率僅次於頸型。病因主要由於頸椎、椎間孔、鄰近組織粘連、關節錯位等病變使神經受壓刺激所致,其中以頸5、6、7神經受累多見。其症狀是受累一側單根或幾根的神經根由頸部向肩、臂、前臂及手部呈電擊樣放射,常為鑽痛或刀割樣痛,多數還可表現患側上肢沉重無力,麻木等感覺,病程較長者可發生肌肉萎縮,咳嗽、打噴嚏、上舉、頭頸過伸或過屈等活動誘發加劇。

  檢查患者頸項強硬,活動受限,頸生理前凸變小,頸部有多處壓痛點,最有診斷意義是相應頸椎兩側有放射性壓痛。壓頭試驗,上舉試驗、臂叢神經牽拉試驗常為陽性,X線檢查,頸椎生理前凸減小或消失,椎間隙變窄,鉤椎關節骨刺,椎間孔縮小,少數有椎體或關節脫位等改變。

  3、椎動脈型頸椎病

  (1)眩暈:最為常見,幾乎每個病人都有輕重不一的眩暈感覺,多伴有複視、眼震、耳鳴、耳聾、噁心嘔吐等症狀。發作時頭重腳輕,站立不穩,好像自身和周圍景物都沿一定方向旋轉;也有的感到自身和地面有移動、傾斜及搖擺感。常在頭部活動,如頭向上仰、突然轉頭或反覆左右轉頭時發生眩暈或眩暈加重,嚴重者可發生暈腸或昏迷。有的病人只能向一側轉頭,一向對側轉就易導致發作,再轉向對側則又使症狀減輕;也有的病人訴說在一邊看黑板,一邊低頭作筆記時發作。總之,頭頸部活動和姿勢改變誘發或加重眩暈是本病的一個重要特點。

  (2)猝倒:是本型特有的症狀。有的在眩暈劇烈或頸部活動時發生,可突然四肢麻木、軟弱無力而跌倒,但神志清楚,多能自己起來。這種發作與頭部突然活動或姿勢改變有關。有人認為是因延髓橄攬體缺血所致,也有人認為是椎體交叉處突然缺血引起。

  (3)頭痛:系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導致側支迴圈血管擴張而引起的一種血管性頭痛,呈發作性出現,持續數分鐘或數小時甚至數日。疼痛呈持續性,往往在晨起、頭部活動、乘車顛鑷時出現或加重。痛多位於枕部、枕頂部或顳部,呈跳痛(搏動性痛)、灼痛或脹痛,可向耳後、面部、牙部、枕頂部。甚至眼眶區和鼻根部放射。發作時可有噁心、嘔吐、出汗、流涎、心慌、憋氣以及血壓改變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個別病例發作時有面部、硬顎、舌和咽部疼痛、麻木、刺癢或異物感等。因此。與偏頭痛的表現相似,有人稱之為頸性偏頭痛。

  (4)眼部症狀:如視霧、眼前閃光、暗點、一過性黑朦、暫時性視野缺損、視力減退、複視、幻視以及失明等,這些主要是由大腦後動脈缺血所致。視力障礙主要是由大腦枕葉視覺中樞缺血所致,故可稱為皮層性視力障礙。第三、四、六顱神經核和內側縱囊缺血可引起復視。此外,由於推動脈借後交通動脈與頸內動脈系統相連,故可反射性地引起視網膜動脈痙攣而出現眼痛及眼底血管張力的變化。在發作期常見眼底靜脈擴張和動脈變細,在頸部過伸時尤為明顯。個別病人可導致血管痙攣性視網膜炎。也有人報道某些病人可有眼瞼痙攣、結膜充血、角膜感覺減退以致形成潰瘍、淚腺分泌障礙、球后視神經炎、突眼、青光眼及霍納氏徵等。

  (5)延髓麻痺及其它顱神經症狀:如語言不清,吞嚥障礙,咽反射消失,喝水返嗆,軟顎麻痺,聲音嘶啞,伸舌障礙,眼及面肌抽動及面神經麻痺等。

  (6)感覺障礙:可有面部、口周、舌體、四肢或半身麻木,有的伴有針刺感、蟻行感,有的可有深感覺障礙。

  從上述表現可見,本病的症狀很多很雜,但仍可根據體檢、X線和腦血流圖檢查作出診斷。該病發作時眩暈嚴重,易發生碎倒,故發作時應仰臥休息為宜,且應墊低枕頭,減少頸椎活動。此外,特別要防止淬倒造成新的損傷。

  4、脊髓型頸椎病:

  ①運動障礙:首先表現為下肢無力、步態笨拙、顫抖等,逐步發展為肌肉抽搐、容易摔跌,晚期出現痙攣性癱瘓。按照受壓部位的不同,運動障礙可有下列幾型;四肢癱瘓、截癱、三肢癱瘓、偏癱、交叉癱和脊髓前動脈型(僅有運動障礙而無感覺損害)。

  ②感覺障礙:一般先是下肢麻木,逐漸向上發展。但感覺障礙的平面並不整齊,且常低於病變平面。可出現分離性感覺障礙,即痛、溫覺明顯障礙而觸覺正常或輕度障礙。

  ③共濟失調。

  ④植物神經及括約肌功能障礙,如肢體伯冷、浮腫、血運障礙、大小便功能障礙等。

  ⑤出現病理反射。

  如與其他型別的頸椎病混合,則其症狀和體徵更為複雜。

  5、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1)五官症狀:

  1、眼部:有交感神經受刺激的症狀(眼球脹病、怕光、流淚、視物模糊、視力減退、瞳孔擴大、眼險無力、眼前冒金星、飛蚊症等)和交感神經麻痺症狀(眼球下陷、眼險下垂、眼睛乾澀、瞳孔縮小。

  2、鼻部:鼻咽部不適、疼痛、鼻塞或有異味感等。

  3、耳部:耳鳴、聽力減退,甚至耳聾。

  4、咽喉部:可有咽喉部不適、發乾、異物感、暖氣以及牙痛等症狀。

  (2)頭面部症狀:頭痛、偏頭痛、頭沉頭暈、梳部或頸後部疼痛,以及面部發熱、充血、麻木等症狀。

  (3)血管運動障礙:

  1、血管痙攣症狀:肢體發涼、發紺、發木、疼痛、水腫,以及皮溫降低。

  2、血管擴張症狀:指端發紅、燒灼、疼痛、腫脹等。

  (4)神經營養及汗腺功能障礙:皮膚髮紺、發涼、乾燥、變薄、多汗或少汗,毛髮過多,或毛髮於枯、脫落,指甲乾燥無光澤,以及營養性面板潰瘍等。

  (5)心血管症狀:心慌、心跳、心律不齊、心前區疼痛,陣發性心動過速、血壓時高時低。

  (6)其它症狀:可有噁心、暖氣、胃院不適、疼痛、大便溏洩或便祕、尿頻、尿急、淋漓不盡,以及閉經等。不少病人還有失眠、多夢、心情煩躁、易於衝動等情志症狀。單純交感型頸椎病少見,而且診斷困難,一般均根據上述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表現,頸椎活動和姿勢對症狀的影響,頸椎有退行性變,如椎間隙狹窄,鉤椎關節不對稱、增生,小關節錯位,椎間孔狹小以及骨刺等,併除外其它類似疾病,即可作出初步診斷。必要時行星狀神經節或頸上交感神經節以及高佼硬膜外封閉,有助於診斷。對於伴有根型或髓型頸椎病和體徵者診斷較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