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感染科 主任醫師 趙生魁

  由於社會條件的變化,思想觀念的轉變等原因,絕跡幾十年的性病在我國又死灰復燃,並迅速蔓延開來。性病已成為面板性病科、婦科、泌尿科的常見病。性病患者作為一組特殊的患病人群,不僅具有軀體方面的疾病,由於社會、經濟、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也產生了一系列特殊的心理問題。為了使每一位性病患者處於一個接受治療的最佳心理狀態,幫助病人解決因性病引起的千差萬別的心理疾患,醫務人員必須對患者的心理反應有充分的瞭解。因此面板性病科醫生除了為患者治療性病本身外,心理治療也是必不可少的。針對各種心理狀態施以不同的治療措施。

  1、臨床資料

  1.12006年8月1日至2007年7月31日對我科共治療STD確診病例122例。其中男78例,女44例;年齡20~55歲,平均25.5歲;病程15天~6個月;職業:個體經商者38例、無業16例、工人11例、幹部11例、民工12例、司機19例、.採購員15例;文化程度:大專以上39例、高中38例、初中45例;病種:淋病48例、非淋菌性尿道炎24例、尖銳溼疣28例、梅毒15例、陰蝨4例、念珠菌性龜頭炎3例。均有非婚性接觸史。

1.2方法

調查122例性傳播疾病病人的心理問題,除對有生殖器性病性炎症進行對症治療外,採用個性化的心理疏導及性病知識的介紹,必要時配合藥物的暗示療法。為了不增加病人的逆反及自卑心理,更好的配合治療,我們利用給病人診療過程中進行心理問題調查。

  2、調查結果

  結果顯示:性病患者作為一組特殊的患病人群,不僅具有軀體方面的疾病,由於社會、經濟、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也產生了一系列特殊的心理問題。

  3心理狀態分析

  3.1羞恥感

  羞恥感的輕重程度與地區的開放程度呈反比。沿海開放城市的性病患者羞恥感較輕,而農村患者的羞恥感則較重。從性別來講,則女性患者更易產生羞恥感。由於這種心理的影響,患者最希望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儘快把性病治癒。在不得已而去醫院就診時,則羞於啟齒,避重就輕,不肯詳述病史,或編造病史。

  3.2負罪感

  目前性病多由不潔性交所致,患者對陷於疾病狀態是有責任的,一些人因此而產生負罪感,加之患性病後不僅有軀體不適,而且有異常痛苦的內心體驗,使患者產生了後悔心理。這種心理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積極的一面是可使患者從此潔身自好,不再涉足不潔性行為,有利於性病的防治,消極的一面是若這種心理髮展到極端可致患者走向絕路。

  3.3恐懼感、恐懼的產生源於以下幾方面:

  (1)對性病本身的恐懼:來源於對性病的錯誤認識,就目前的醫療水平而言,除艾滋病外,大多數性病經過規範治療,完全可以治癒並且不留後遺症。但由於社會上某些宣傳過分誇大了性病的危害,使一些性病患者視性病為絕症,擔心性病難以治癒,對自身造成嚴重的永久性損害。未育者擔心造成不育或後代畸形,有些患者則擔心影響性功能。

  (2)擔心性病傳染給家人,有些患者不瞭解性病的傳播途徑,擔心一般的日常接觸會把性病傳染給家人,甚至治癒後亦不敢與配偶同房,整日憂心忡忡,不停地洗手,每天洗外陰。嚴重的可發生強迫性洗手等心理障礙。

  (3)擔心單位的領導、同事及親屬、鄰居等知道自己的病情而身敗名裂。

  3.4悲觀絕望心理

  有些性病患者因治療不及時,用藥不適當等原因而致病情遷延不愈。部分患者治癒後可復發。給患者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壓力及經濟負擔,使一些患者產生了悲觀絕望心理,

  3.5疑病心理

  有些人因一次偶然的婚外性生活懷疑自己患了性病,自我反覆檢查外生殖器、把以前未注意的體徵誤認為性病。雖經多次檢查排除性病後仍將信將疑。有的性病患者已經治癒,卻把一些與性病無關的症狀視為性病症狀而認為性病未愈。有些醫生因知識所限或為謀財而把一些非性病症狀說成性病,更加重了患者的疑病心理。

  3.6享樂心理

  見於某些屢教不改的嫖娼者及賣淫婦女,這些人受西方腐朽生活方式的影響,視傳統性道德為桎梏,寡廉鮮恥。或追求性享樂,或追求金錢,視性病如感冒,雖多次染上性病仍嫖娼或賣淫不止。

  3.7被社會遺棄心理

  有些性病患者因曾涉足婚外性行為而自覺墮落,無恥,產生自卑心理,把自己視為"壞人"。加之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對性病患者的歧視,性病患者被認為是道德敗壞,下流無恥,不僅領導,同事另眼看待,家人嫌惡,就連某些醫生也對其冷嘲熱諷,使患者覺得被社會遺棄。

  4、治療

目前,性病診治工作中普遍存在著"醫病不醫人"的錯誤傾向,即醫生只著眼於患者的軀體疾病,而忽視了其心理因素及有關的社會因素。這種傾向不能適應現代醫學模式,即"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對當前性病的防治十分不利。現代醫學模式認為,疾病不僅發生於器官,細胞上,同樣也可引起人的心理狀態的改變;反過來心理因素及社會因素對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也有著重要影響。就性病患者而言,羞恥感、負罪感可使患者改變其不良性行為方式,有利於性病的控制。

過度的恐懼、悲觀絕望、疑病心理,被社會遺棄心理可使患者產生沉重的心理壓力,甚至導致心理障礙。而享樂心理可使患者沉湎於危險的性行為方式不能自撥,可致反覆發生性病,並在社會上傳播性病。

著名醫史學家西格里斯說過:"醫學的目的是社會的,它的目的不僅是治療疾病,使某個機體康復,它的目的是使人調整以適應他的環境,作為一個有用的社會成員"。一個性病患者若只治癒了其軀體疾病,而不解決其心理異常,則其仍然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這就要求醫生不僅要有高明的醫術,還要掌握心理學的有關知識,不僅要治療其軀體疾病,還要研究其心理特點,瞭解這些心理特點對治療、預後可能產生的影響、並幫助其改變不良心態,同時,因人而異,針對不同的心理狀態施以適當的心理諮詢,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性病患者的心身得到完全的康復。

我們在治療中除對有生殖器炎症的患者對症處理外,均做了如下的心理治療。

首先,我們力爭取得患者的信任。對所就診的患者主動地進行性病知識的介紹,向患者客觀正確地講解其患性病的情況及預後,不歧視、不恐嚇患者,以解除患者不必要的疑慮和恐懼,有利於患者對治療的配合。

其次,要求我們的醫務人員認真負責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嚴格按正規的治療方案進行規則治療。醫生要擺正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係,始終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不能以增加經濟效益而過度治療,這樣會增加併發症的發生,也會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

第三,對於過度用藥的患者不能遷就,要立即阻止濫用藥物的現象。對於濫用藥物後出現的非性病的症狀要及時地給予對症處理,並告訴患者濫用藥物的危害性,讓患者知道濫用藥物而出現的症狀並非是性病的症狀,防止患者誤認為性病又加重或復發,減少患者的心理負擔。最後,對於思想及生活仍不穩定的患者,我們酌情輔以多慮平、谷維素、維生素B1等藥物的暗示療法。

  5、結果

  通過以上方法,經1~3個月的心理疏導,所有病例均恢復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不良的症狀和行為均消失。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