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內科 主治醫師 劉航博

  目的

  探討早期心理干預在腦卒中併發心境障礙疾病治療過程中的影響。

  方法

選取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患者中採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定出我科66例患者首次腦卒中伴發焦慮症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33例和對照組33例,兩組患者均採用常規神經內科治療、護理及健康教育。

干預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早期心理干預,包括家屬心理宣教,行為干預、支援性心理治療、放鬆訓練及必要時輔助藥物治療。結果:兩組住院患者經系統治療出院時對HAMA,NAF,ADL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干預後的HAMA,NAF,ADL,評分及ALOS較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早期心理干預可以減輕腦卒中患者的負性心理狀態,能促進患者自信心重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促進肢體功能的康復病。

腦血管疾病是世界範圍內高發病率,高致殘和致死的主要病因,我國每年發生腦卒中病人達200萬。發病率高達120/10萬。現倖存中風病人700萬,其中450萬病人不同程度喪失勞動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殘率高達75%⑵。由於患者一般突然發病,大部分患者都伴隨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礙,在疾病的恢復中延長了住院天數。給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質量帶來極大的危害。

臨床治療觀察中發現患者在首次發病後併發心境障礙高達41、56%,為了進一步觀察早期心理干預對併發心境障礙患者治療的影響。我們選取在心境障礙中發病率較高的焦慮症患者為研究物件。我們根據漢密爾頓焦慮量表對患者做出賽選,隨機分組後進行早期心理干預,系統的隨訪研究。瞭解早期心理干預在疾病的康復及對預後的影響,使患者在軀體及身心上獲得最大程度的康復。

  資料和方法:

研究物件:篩選出我科住院患者中首次發生腦卒中疾病,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國腦血管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採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大於10分以上者。所有入選者均為首次發病,意識清楚,並經頭顱CT或MRI證實有相關病灶及臨床有相應體徵。排除標準:既往有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史及心境障礙的患者。

總共有66例患者入選,採用區組隨機化方法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干預組33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36-76歲,平均年齡60、75±10、85歲。對照組33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20例,38-77歲,平均年齡61、38±9、72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型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沒有可比性。

方法

對所有參與患者進行腦血管病常規治療,干預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以早期心理行為干預包括:

1、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賴,增加患者的依賴性。

2、做好相關疾病知識的指導。腦卒中發病較為突然,患者及家屬通常沒有心理準備,難以接受現實。表現為急躁不安,恐懼無助。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向家屬交代情病情的發展及預後,消除家屬的緊張心理,取得家屬的配合。患者初次發病,患者的心理變化比較強烈,結合患者的性格特點,幫助患者早期認識疾病,轉換角色。克服不良情緒,培養和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

3、患者住院中依據患者的自身特點,結合患者相關背景。適當選取心理疏導,聆聽患者傾訴,行為干預,心理支援及放鬆訓練。必要時輔助抗焦慮藥物等專業治療。同時給患者提供強大的家庭及社會支援,促進恢復。

測量方法

由專人對患者入院時及出院時HAMA,NAF,ADL,進行評分,治療前與治療後,干預組與觀察組比較。同時比較干預組及觀察組的ALOS。

統計分析

所有統計資料均採用SPSS系統進行分析,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治療前後及組間採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討論

腦卒中併發焦慮症(anxiety)的機制可能與中樞神經遞質異常,腦卒中時氧自由基損害導致去甲腎上腺素及5-羥色胺(5-HT)代謝異常有關聯⑷,並與患者心理及社會因素密不可分。腦卒中發病後患者軀體變化,導致患者心理不平衡,難以接受現實。治療中對患者心理變化忽視及不能很好得到家庭及社會的支援,使患者感到失望,無助,而易產生焦慮症狀。

卒中後的焦慮症不僅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精神痛苦,還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神經功能損傷及生活質量的提高,甚至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浪費醫療資源,增加家庭負擔。對患者進行早期的心理干預治療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本組的實踐表明:早期心理干預可以有效的緩解或減輕卒中後焦慮症。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提高,縮短了患者住院時間。值得引起臨床重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