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內分泌科 副主任醫師 崔雲竹

  1、祖國醫學認為,糖尿病(消渴)的發病機制,“陰虛燥熱”論是其主流觀點。金元時期,劉河間的《三消論》明確提出“消渴之病,本溼寒之陰氣極衰,燥熱之陽氣太盛”。治療上“法當用寒藥養陰瀉陽,是謂瀉實補虛之道也。”

  據此,我們認為,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過量食用那些性熱厚味的“補品”,如鹿(牛)鞭、肉桂、羊肉、韭菜、辣椒、白酒等。

  2、如果飲食不節是外因作用的話,那麼“脾虛”就是糖尿病發病的內因。如《內經》中《素問・奇病論篇》說:“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其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說明過食肥甘,傷及脾胃,脾失健運,不能運化水谷精微是導致代謝紊亂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說,在脾胃的吸收功能有限的情況下,過食油膩、高熱量的食物,會導致糖尿病的發病。有糖尿病風險的老年人,應該少吃或不吃煎炸食品、動物內臟(如肝、腦、腰等)、蛋黃、魚子、甜點蜜餞、甜水果;豬油、牛油、奶油、黃油等少用;花生、核桃、芝麻、瓜子中含脂肪也相當多,儘量不吃或少吃。

  3、根據中醫“藥食同源”的理論,有些藥物具有健脾補腎作用,也是很好的降糖中藥,如山藥,但因其含碳水化合物較多,食用起來要限制用量。類似的食品還有土豆、芋頭、藕、胡蘿蔔等,建議少用或食用後減少相應的主食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