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任軍

  Moyamoya病在1957年由日本學者Takeuchi和Shimizu因為雙側頸內動脈發育不全首次報道,1967年Suzuki和Takaku正式命名為Moyamoya 病。Moyamoya日語的意思是煙霧狀的、朦朧的、模糊不清的狀態。此病年發病率是0.35/10萬人,東方人種發病率高,白種人發病率很低。男女性別比是1:1.7,女性稍佔優勢。單發病例常見。可見於各年齡段,10歲以下佔優勢,30-40歲發病少。

  Moyamoya病可引起腦缺血(短暫性缺血性腦發作和腦梗塞)及腦出血(腦內、腦室內、蛛網膜下腔出血)。兒童的症狀主要是反覆或偶爾發作的TIA(輕癱、單癱和感覺障礙),也可出現頭痛、不隨意運動和癲癇。所有可引起過度換氣的行為,如哭鬧、演奏口琴等可導致腦動脈收縮,誘發TIA。隨著疾病的發展,可出現腦梗塞和持久的神經功能損害及智力減退。後期出現腦內出血、嚴重殘疾和生命危險。

  臨床診斷的依據是腦血管造影。診斷標準是:

  1、頸內動脈的末端部和大腦前和/或者大腦中動脈的近心斷狹窄或閉塞;

  2、在閉塞動脈附近血管造影動脈期看見異常血管網;

  3、累及雙側。近年來用MRI和MRA也可診斷。雙側累及是確診病例,單側累及是可疑病例。兒童的可疑病例在1-2年內可發展為雙側,而成人傾向於不變化。

  EEG在兒童Moyamoya病中是一項有用的檢查。其特徵性發現是過度換氣停止後“重建”20-60s的慢波。這種現象認為與缺血性腦組織灌注亞降低有關。

  組織病理學顯示動脈的損害主要位於Willis環前半部分,由於動脈內膜增厚,動脈官腔狹窄或閉塞。大動脈內膜異常層狀增厚,彈力層明顯扭曲,通常少見內彈力層斷裂和炎性細胞滲透,很少見脂質沉積。在狹窄段血管壁上常可見血栓,

  Moyamoya病的病因至今依然不清。由於東方人種發病率較高,白種人種發病率很低,存在家族性病例。應該考慮多因素遺傳因素。

  Moyamoya病的治療分內科和外科治療。目前沒有有效的內科治療方法可阻止疾病的發展。直接旁路手術(顳淺動脈-大腦中動脈,STA-MCA血管吻合)和間接旁路手術(腦表面貼附血管化的軟組織)可以改善缺血的腦迴圈和臨床症狀。對兒童首選間接旁路手術。大多數患者在旁路手術後幾個月缺血性發作消失。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