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內科 副主任醫師 劉寨東

  腫瘤是一類常見病、多發病,其中惡性腫瘤是目前危害人類健康最嚴重的疾病之一,在我國,隨著人口老齡化,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有增加。目前,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是最有效的腫瘤綜合治療方案,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腫瘤治療方法。

  腫瘤的發生是多因素、多階段的過程,抗腫瘤藥物也必然是多環節、多靶點作用的結果,對於大多數腫瘤,任何單一方法,單一藥物都不能夠治好腫瘤的,必須採取綜合研究的策略。西醫學在腫瘤治療方面,療效確切,化學藥物的作用機理常常較為明確,殺死腫瘤細胞的能力較強,近期療效較好,但由於化療、放療等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其臨床有效的應用。

  單用一種治療方案並不能有效的提高治癒率、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

  中醫對腫瘤的研究較為悠久。我國最早的醫學專著《內經》中對腫瘤的病因解釋為 “營衛不通”,“寒氣客於腸外與衛氣相博”,“喜怒不適,寒溼不時,邪氣勝之,積聚已留”,還有 “脾脈微急,為膈中,食飲入而還出後沃沫”,“下膈者,食啐時乃出”。文中描述進食後的反應,今天來看,前者很象食管癌,後者很象胃竇癌。

  中醫認為腫瘤是人體的內在因素和致病外在因素作用於人體,導致機體出現陰陽失衡,臟腑失調,氣血不和,經絡阻滯,正氣虛衰等一系列病理變化時,會引起氣滯血瘀、溼聚痰凝、熱毒、虛衰等證,諸證可以單獨發生,也可相互交錯,經絡阻塞,氣機失通,聚集日久,漸漸成塊。

  中醫對腫瘤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由於受歷史條件的限制,沒有把腫瘤診斷和治療獨立分科,因而缺乏完整而系統的腫瘤專著,但散在於各種醫藥書籍中有關治療腫瘤的大量資料卻非常豐富。中醫在扶正祛邪、調整陰陽、三因治宜、以及多法聯用治療原則的指導下,有關腫瘤的治療方法不斷地豐富和充實。

  特別是最近幾十年來,由於中藥有著取材方便、價格低廉和毒副作用小等優點,中藥及其有效成分抗腫瘤的機理研究已成為當今醫學研究的熱點。中藥及其有效成分防治腫瘤是通過多靶點、多途徑、多環節來實現的。中藥通過增強和抑制免疫反應來調節腫瘤患者的免疫能力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目的。

  有些中藥不僅作用於一個免疫環節,還可以作用於多個免疫環節。增強免疫功能,使患者抵抗力增強,有助於病情穩定。啟用免疫系統,可直接殺滅腫瘤細胞,抑制體液免疫,可減少抗原抗體免疫複合物的產生。還可以通過抑制腫瘤血管生長、誘導腫瘤細胞凋亡、誘導腫瘤細胞分化、逆轉腫瘤細胞多重耐藥性等來治療腫瘤。中藥與化療、放療一起用,有減輕化、放療毒副反應的作用,還可以增加療效,提高抑瘤率、提高生存率。

  中藥絕大多數是以複方形式給藥, 複方的組成是根據中醫藥理論的 “君臣佐使” 原則來配方的。四種組份共同作用才能見效,缺一種藥效下降或者毒性出現。複雜的中藥複方能分解為每一清楚的組成部分,即單味藥及其化學成分,但複方卻不是這些組成部分的機械組合,而是一個複雜的有機體系。

  全方在成分與藥效上都不等於單味藥的機械總和。一種天然植物藥一般含有100種以上的化合物,常用方劑的組成一般在十數味左右,且不同化合物含量懸殊,有的化合物活性成分還可能很低,足夠的系統規模因此形成了複雜性。方劑、中藥組成成分的多樣性和差異性造成組分之間相互關係的多樣性和差異性。

  因此,要了解中藥複方藥效作用,不能侷限於整體複方,應深入分析複方內各種要素的作用及其相互關係;也不能僅侷限於複方的外部效能認識,可結合組成成分的藥效與成分分析,認識決定這些藥效效能的內在物質基礎,這樣才能深刻全面地把握複方藥物藥效的物質基礎和作用機制。從簡單的藥效學研究,發展到作用機制、方劑組成、配伍規律的綜合性研究。

  將目前生命科學中最前沿、最熱點的研究與中醫藥聯絡在一起,是中醫藥現代科學化的必經之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運用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藥理學、組合化學等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藥基因組學、中藥化學組學,蛋白質組學,深入研究抗腫瘤中藥複方的藥效物質基礎和作用機理,中藥複方配伍規律,揭示多成分、多系統、多靶點的藥理綜合效應,最終用一組化學成分及其相互作用來說明中藥複方的藥效物質基礎,用一組對基因、靶點及部位的綜合生物學效應來說明藥效機理。

  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較單獨應用中醫或西醫效果都好,中醫藥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西藥治療手段的不足,而西醫的優勢又正是中醫藥治療的薄弱環節。有機地將西醫治療手段和中醫藥治療結合起來,承認中醫藥學的優勢與不足,吸收西藥中的精華,必將促進新藥研發和實現中醫藥學現代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