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消化科醫生,經常有人問我:「我胃不好,應該吃點什麼藥?」「胃病該怎麼治?」對於這種問題,有時我會說,去醫院檢查一下吧。
這真不是敷衍,胃病,真不像大家想象的那麼簡單。1、胃病,怎麼這麼複雜呢? 所有發生在胃裡的病都能叫「胃病」,從常見的急慢性胃炎、胃潰瘍,到少見的胃癌,都是「胃病」。但關鍵是,這些胃病的症狀大同小異,所以光從「胃痛」、「胃脹」這些症狀,有時候真的確定不了病人到底得的是哪種胃病。2、這是為什麼呢?首先就要從胃的結構和功能說起。
胃平常就像個扁扁的氣球,進食以後就會慢慢變大。胃的入口和出口就像氣球的嘴一樣,平時一般是閉牢的,當有食物刺激以後,它們才會鬆開,讓食物通過。胃通過規律性的運動將大塊食物研磨成小塊,同時通過產生胃酸、胃蛋白酶把這些小塊食物消化分解成更小的食糜及分子,然後再通過運動把食糜送入小腸。大家有沒有想過,胃可以消化食物,為什麼不會把自己消化掉呢?那是因為胃的表面粘膜可以產生一些物質,這些物質聚集在粘膜表面可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胃酸進入胃壁,從而起到保護作用。3、胃病是怎麼來的呢 人缺乏運動或是焦慮抑鬱,胃的運動就會減慢。食物在胃裡停留時間變長,刺激胃酸不斷產生,破壞了胃粘膜的保護層,引起胃出現炎症、潰瘍;如果胃產生反向運動,就可能出現膽汁反流,食物甚至可以反流至食管,這種反向運動和膽汁的刺激也可引起胃的炎症。胃可以像面板一樣,在出現傷口後進行修復。如果不良刺激一直存在,胃的修復功能就可能出錯,形成胃息肉、胃壁增厚造成梗阻甚至胃癌等不良後果。 由此可以看出,胃炎、胃潰瘍、胃癌等多種胃病可以有共同的發病過程,自然也就可以有胃痛、胃脹等相似的症狀。說到症狀,每個人的感受程度不一樣,有部分胃炎病人,炎症雖然不厲害,但也可能會有明顯的胃痛反應;而有些胃潰瘍甚至胃癌的病人,從始至終都沒有一點胃痛、胃脹,最後可能是因為出現消瘦或是大便變黑才到醫院檢查發現問題。4、胃病真的沒有那麼簡單。
青海紅十字醫院消化內科竇煒
5、耽誤治療危害大
認為自己有「胃病」的各位,最好不要自行隨意用藥,還是去醫院檢查檢查比較好。檢查的意義就在於確定是不是胃病,是哪種胃病。然後醫生會根據檢查的結果進行不同的治療。
自行用藥,有的病人用了可能有效果,但有的病人,用了只是暫時緩解症狀,病情沒得到及時的控制,導致症狀反覆發作甚至加重,最終延誤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比如胃潰瘍的病人,如果不進行及時的規範治療,有的潰瘍會導致穿孔、出血甚至癌變等併發症;部分胃竇和幽門管的潰瘍,如果不及時處理,可引起幽門(胃和腸的連線處)的狹窄、梗阻。這些本來可以吃吃藥就能好的病,卻拖到了需要手術的地步,自然是非常令人惋惜的。又比如說胃癌的病人,早期的胃癌,有些是可以不開刀的,只需在胃鏡下做微創治療,這類病人 5 年生存率可以達到 90% 以上。但是,如果不及時處理,胃癌發展到中晚期,生存率就會大大下降。
6、老胃病,有時也需要治
受傳統說法「三分治、七分養」的影響,很多人認為胃病治不好,只能養。這種想法也是不對的。一些「老胃病」,也許並沒有你想的那麼頑固。
有些功能性疾病比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因為受精神心理因素影響很大,治療確實有點困難。但很多「老胃病」其實是可以治好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導致的胃病。
大部分胃潰瘍的病人,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在不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情況下,有一半以上的病人會出現胃潰瘍反覆發作。規範根除幽門螺桿菌之後,胃潰瘍症狀可得到緩解,複發率也可明顯降低。
一些好的生活習慣,比如規律飲食、戒菸酒、適當運動等,固然對胃腸道的健康十分有益。但出現問題後,不要覺得「胃病靠養不靠治」,就只是盲目地養胃,有時還是需要現代醫學的規範診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