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中醫骨傷科 主治醫師 鄭林
  【概述】
   頸椎間盤突出症多由於急性或反覆和輕微的外傷而引起,破裂的椎間盤向後外側突出,壓迫頸脊神經或頸脊髓而引起症狀。椎間盤由髓核、纖維環和軟骨板構成。頸椎間盤總高度為頸椎總高度的20%~25%,它前部較後部為高,故使頸脊柱呈生理前凸。
  頸椎特別是下部頸椎,由於負重較大,活動較多,又與相對固定的胸椎相連,故易於勞損而發生退行性改變。纖維環發生退變之後,其纖維首先腫脹變粗,繼而發生玻璃樣變性,最後斷裂。由於變性纖維環的彈性減退而不能承受椎間盤內的張力。當受到頭顱屈伸中的重力作用、肌肉的牽拉以及外傷等影響時,不但纖維環可以向外膨出,而且髓核也可經由破裂的纖維環裂隙向後突出。谷城縣人民醫院中醫骨傷科鄭林
  根據椎間盤向椎管內突出位置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型別。1、側方型:突出部位在後縱韌帶的外側、鉤錐關節的內側。該處是頸脊神經根通過之處,突出的椎間盤壓迫脊神經根而產生根性症狀。2、旁中央型:突出部位偏於一側而介乎脊神經根與脊髓之間。可以壓迫兩者而產生單側脊髓及神經根的壓迫症狀。3、中央型:突出部位在椎管中央、脊髓的正前方。可以壓迫脊髓雙側的腹面而產生脊髓雙側的壓迫症狀。
  【診斷要點】
  一、病史
  多見30歲以上的中壯年,無明顯外傷史,起病多較緩慢,少數為急性外傷所致。
  二、頸肩臂痛
  初起頸痛輕,漸重,並向一側或兩側肩、臂和手部放射。咳嗽、噴嚏等動作可加重疼痛。症狀可長期遷延,並可反覆發作。
  三、臨床體徵
  本病94%左右發生於頸6、7及頸5、6椎間盤,由於椎間盤突出部位不同,壓迫的組織不同,臨床表現也不一致。
  (一)椎間盤側方突出
  在突出部位的棘突間有壓痛,部分患者有痛性斜頸、頸肌痙攣及頸部活動受限。頭頂加壓時頸痛和放射痛加重,向上牽引M、枕部則疼痛減輕。頸神經根牽拉和椎間盤加壓實驗陽性。受累神經節段支配區有感覺、運動及反射的改變。甚者有肌力減退和肌肉萎縮等現象。
  (二)椎間盤旁中央突出
  除有椎間盤側方突出的體徵外,尚有單側脊髓受壓症狀,即有典型或不典型的布朗~色誇氏綜合徵。
  (三)椎間盤中央突出
  沒有頸脊髓神經根受累表現。在脊髓受壓節段或在該節段以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長束受損表現,如步態不穩或下肢癱瘓,部分患者可引起排尿障礙。較少見。
  四、X線檢查
  X線平片顯示頸脊柱側凸畸形,生理前凸減少或消失。椎體上下緣可有不同程度的骨質增生,椎間孔變小。頸脊髓造影可見根袖消失和椎間盤向後突出的弧形缺損。CT檢查可顯示病變部位椎間盤突出及其與頸脊髓、神經根的關係。
  【鑑別診斷】
  診斷頸椎間盤突出症時,須與頸椎病、前斜角肌綜合徵等相鑑別。
  【診斷提示】
  本病多見於30~40歲男性,單發。患者常有頸後疼痛,臥床休息症狀有緩解,活動後症狀加重。這種症狀隨椎間盤的移動而起伏,這是頸椎間盤突出的一個特徵性改變。本病中央突出型少見,在臨床上以側方突出及旁中央突出為主。因此,頸、肩、臂疼痛及放射性痛作為本病的主症不容忽視。CT檢查可確診該病。
  【治療方法】
  頸椎間盤突出症以非手術綜合治療為主。通過按摩、牽引和藥物等治療,大多數患者可以獲得療效。
  一、非手術療法
  對症狀較輕者可採用休息、理療、圍領及藥物等方法治療、疼痛劇烈者可痛點封閉以緩解症狀。症狀較重者可配合頸椎牽引治療,一般用枕M帶牽引。嚴重者應臥床持續進行牽引。
  二、手術療法
  (一)手術適應症
  1、非手術療法長期連續的治療,症狀不能緩解者。
  2、長期壓迫神經根而引起肌肉萎縮者。
  3、有明顯脊髓壓迫症狀,經腦脊液檢查,椎管造影明確為椎間盤突出引起的梗阻者。
  (二)手術禁忌症
  1、有嚴重心血管或肝腎功能障礙者。
  2、成年以前,或年過70歲症狀較輕者。
  3、疑有結核、腫瘤、脊髓空洞者。
  4、高度神經衰弱者。
  5、面板或其他部位有感染病灶者。
  (三)手術方法
  以前路頸椎間盤髓核摘除及椎體間融合比較安全易行而又有效。故目前對有手術指徵的患者,多采用本方法進行。
  三、手法治療
  運用按摩與牽引相結合的手法,可鬆弛肌肉,緩解痙攣,使突出的椎間盤改變位置或還納,從而消除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治療提示】
  頸椎間盤突出症以非手術治療為主,手法治療療效快,頸椎牽引治療療效持久。但手法忌除暴,避免引起頸脊髓損傷性癱瘓,頸椎牽引的重量與時間以患者感覺舒適為度。切勿大重量快速牽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