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鍼灸推拿科 主治醫師 翁文水

  由於頸椎間盤退變或外傷,致使椎間盤突出或破裂,出現神經根或脊髓受損的症狀,稱為頸椎間盤脫出。

  一、診斷依據:

  1、多見於青壯年,有明顯的頸部外傷史或有長時間低頭位工作的職業史。

  2、神經根受壓者,出現頸部、肩部、上背部劇烈疼痛,伴上肢放射性神經痛;頸部運動和睡眠時,疼痛加重。肌力下降,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3、頸髓受壓者,出現肢體不完全性癱瘓,運動感覺障礙,腱反射亢進,膝踝陣攣、病理反射陽性,二便功能障礙等。

  4、部分患者出現眩暈、頭痛等症狀。

  5、X線攝片檢查排除骨折脫位等其他病變,並可發現一些非特異性的失穩徵象,如頸椎前後緣連線成角、椎體前傾或後傾、頸椎滑脫、病變椎間隙變窄或前窄後寬等,但椎體骨贅並不一定明顯。

  6、CT掃描對本病診斷有一定幫助;MRI檢查可顯示椎間盤組織突入椎管內,壓迫頸神經根、硬膜囊或脊髓。

  二、中醫證候分類:

  1、氣滯血瘀:症狀呈突然發作或突然加重,發病前有外傷史;頸項部僵硬,劇烈疼痛並放射到後背及手臂指。舌質暗,或有瘀點、瘀斑,脈澀。

  2、痰瘀互結:頸背肩臂劇烈疼痛,上肢無力,頭暈目眩,沉重如裹;心悸,噁心,倦怠乏力嗜睡;咽部哽塞不利,胸悶脅脹,胃脘脹滿,面色不華。舌質紫暗,苔白膩,脈弦澀。

  3、肝腎虧虛:發病緩慢,頸臂疼痛,下肢痠軟,筋脈拘急,步履踉蹌,甚則臥床不起;腰膝痠軟,兩便艱難,性功能障礙。舌質胖,邊有齒痕,脈沉細無力。

  三、現代醫學分型:1、側方型:以神經根受壓為主要臨床表現。MRI檢查可顯示椎間盤呈塊狀或碎片狀向後外側突出,壓迫頸脊髓側方和一側神經根,頸脊髓前外側受壓變形,向後方或健側移位,神經根向後外側移位或影像消失。

  2、中央型:以頸脊髓受壓為主要臨床表現。MRI顯示椎間盤呈團塊狀突出,壓迫頸脊髓前方中央部位,受壓脊髓區域性可彎曲、變扁或凹陷狀向後方移位,並有訊號異常的表現。

  四、治療方案:

  1、氣滯血瘀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以滾法、按揉法或一指禪推法操作於頸肩背部及患側上肢,頸部施以緩和輕巧的拔伸法。有頸椎反曲者可合理應用頸椎調整手法恢復正常曲度,減輕脊髓和神經根張力。

  2、痰瘀互結證:祛痰化瘀,宣痺通絡。在頸部手法操作的基礎上,再以一指禪推法和魚際揉法輕柔地操作於患者頭面部,消除眩暈症狀。有頸椎反曲者,可合理應用頸椎調整手法恢復正常曲度,減輕脊髓和神經根張力。

  3、肝腎虧虛證:滋補肝腎,強筋壯骨。在頸部手法操作的基礎上,再以滾法、按揉法操作於胸椎、腰椎及下肢,改善脊柱曲線,減少脊髓張力,降低肌痙攣。

  4、其他療法a、鍼灸:可選用風池、天柱、頸夾脊等穴。

  b、藥物:可選用活血化瘀類的中藥內服或外敷,並可使用解熱鎮痛類藥,甘露醇或七葉皁甙鈉靜滴脫水,適用於急性期。

  c、封閉:頸神經根封閉或骶管滴注,適用於急性期。

  五、併發症處理嚴重的脊髓壓迫症狀出現後,應及時建議患者手術治療。

  六、注意事項:

  1、要注意手法力的安全性,頸椎調整手法切忌粗暴,建議在治療前告知患者手法可能的危害性。

  2、急性期應以頸託保護。

  3、注意工作學習時的體位和時間、用枕的合理性及頸肩背部的保暖。

  4、症狀緩解後,應堅持頸項肌肉的功能鍛鍊。

  七、療效評定1、治癒:疼痛麻木及神經根、頸髓壓迫體下消失,恢復發病前的勞動和生活能力。

  2、好轉:疼痛麻木症狀減輕,生活質量和勞動能力提高。

  3、未愈:症狀體徵無改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