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呼吸內科 副主任醫師 譚星宇

  經支氣管針吸活檢術(TBNA)是一種通過穿刺針吸或切割,獲取氣管壁、肺實質以及氣管、支氣管相鄰部位縱隔內病變的細胞學、組織學或微生物學標本的技術。TBNA主要應用在縱隔及肺門腫大淋巴結的診斷及鑑別診斷;肺癌的早期診斷和分期;縱隔及管外型病灶的活檢。TBNA操作簡單、相對安全,併發症較少,但常規TBNA屬於“盲穿”,在不同的研究中其診斷準確率波動很大(20%~89%),與操作者的技術熟練程度、淋巴結的大小及位置等因素有關。

  近年來,新開發的EBUS專用支氣管鏡是將一個可進行扇形掃描的微型超聲探頭內置於支氣管鏡的前端,可在獲取周圍病灶影像的同時進行實時監視下的TBNA,採用這一技術可極大地提高TBNA的診斷敏感性和準確性。

  圖1 超聲支氣管鏡及穿過工作孔道的專用經支氣管針吸活檢針

  Herth等在一項隨機臨床試驗中比較了EBUS-TBNA與常規TBNA的診斷效率,其結果顯示對於除隆突下淋巴結外的可探及淋巴結,EBUS-TBNA的診斷率為84%,明顯高於常規TBNA的診斷率(58%)。有研究顯示同一操作者應用EBUS-TBNA可明顯提高診斷陽性率。

  EBUS-TBNA可獲得的淋巴結組有2、3、4、7、10、11組,EBUS-TBNA可以減少因淋巴結分期而進行縱隔鏡檢查的數量,且基本沒有併發症。目前不斷有研究提示,EBUS-TBNA在判斷惡性腫瘤縱隔淋巴結轉移上,顯示出良好的敏感性(92.3%~96.4%)、特異性(100%)及診斷的準確性(97.1%~98.9%)。即使在化療後或腫瘤復發的患者中,EBUS-TBNA的靈敏度及特異度仍然保持在較高的水平。

  EBUS-TBNA以其技術操作簡單、微創,涉及縱隔淋巴結區域廣及可重複性強的優勢,越來越多地得到臨床的認可,相對於縱隔鏡而言更具有可操作性,已成為臨床呼吸科醫生診斷縱隔性疾病不可缺少的方法。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引進並開展EBUS-TBNA技術近一年,下面結合我們所做的病例介紹EBUS-TBNA技術。

  患者男性,70歲,因“胸悶、氣短4年,進行性加重2月”入院。患者4年來常感胸悶、氣短、憋氣,在晨起後輕微咳嗽、咳少量白痰;近2月活動後出現胸悶、氣短、憋氣加重,咳白粘痰,量少,不易咳出,臥位時憋氣加重,無發熱。在當地醫院擬診:支氣管炎,經治療不見好轉(具體不詳)。入院前1天外院胸部CT示:右肺上葉可見團塊影,邊緣毛刺,索條影,區域性肺大泡,左肺後基底段可見團塊影,邊界清楚,隆突下可見融合腫大淋巴結。此次發病以來,食慾減少,體重減輕4kg左右。

  入院後行EBUS-TBNA檢查,病理回報為小細胞肺癌淋巴結轉移。

  胸部CT:右肺上葉團塊影,左下後基底段團塊影,隆突下融合淋巴結。

  EBUS-TBNA穿刺操作

  

  病例二

  患者女性,40歲,因“咳嗽,咳痰2個月”入院。患者於2月前,受涼後出現咳嗽,咳白色泡沫樣白痰,咳嗽劇烈時伴有氣促,無明顯喘憋,無發熱、胸痛,無咳血,無皮疹,就診於當地醫院,胸部X線示左肺門稍大,收入該院抗炎、化痰(具體用藥不詳)治療,並行支氣管鏡及相應化驗檢查,未發現明顯異常,咳嗽咳痰較前有所好轉,但仍間斷出現刺激性咳嗽,以吸入冷空氣明顯,複查胸部CT示右側中間段支氣管壁厚,左肺下葉可見薄片狀模糊影,可見多發腫大淋巴結影,考慮右肺癌縱隔轉移可能性大,左肺下葉感染,為明確診治來我院。

  入院後經EBUS-TBNA檢查,病理回報示結節病。

  EBUS-TBNA穿刺操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