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付胃癌的武功祕籍,就是全民早篩查,口號是「越早發現、越好治療」。1964 年有 40 萬人進行了檢查,到了1970 年就有400 萬人,1990 年後每年都約有600 萬人進行胃癌篩查。所以日本對胃癌的治療就是贏在了起跑線上。如果有人得了胃癌,再跑到日本去求醫,那可能就有點晚了,因為不見得日本有特別的治療優勢。比如說,如果比較美國和日本每年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相對每100 個胃癌發病者,在日本有42 人死於胃癌,在美國有53 人,有點差距,但是區別不大。
所以日本的5 年胃癌生存率,雖然看著不錯,但是有不少「水分」。「水分」之一是檢查出來的早期患者,病情發展比較慢,存活率相對也就容易高一點。「水分」之二是因為日本全國性篩查,很多人查出來的時候相對年輕一些,身體狀況相對好一些,也就更能經受化療的折磨,治療也就更徹底一點,效果當然也就會好一點。還有一個「水分」,是日本對胃癌定義的門檻比較低,同樣的胃病,在美國只認為是胃部病變,在日本就會被診斷為胃癌。
所以,如果說日本贏在了起跑線上,那也是有點「偷跑」的感覺。但是,如果這是一場比賽,那也不是日本和其他國家之間的比賽,而是病人和癌症之間的比賽。是否偷跑並不是關鍵,關鍵是能否實實在在挽救病人。關鍵是這「偷跑」在中國行不行得通?拋開全民篩查的資金投入不說,中國會有那麼多人想提前知道自己有癌症嗎?日本人有武士道精神,連切腹都不怕,當然也不怕知道這病情。中國的國情卻是即便發現是癌症,也要瞞著病人進行治療,彷彿病人都擁有一顆脆弱的玻璃心,感覺病人都無法面對癌症。如果看每年的死亡率/發病率的比例,中國要高出美國和日本不少,這裡面肯定有不少病人因為無錢進行正規醫治,但是是否也有一些是玻璃心先破碎了?
日本到底做了什麼事?讓胃癌的發病和死亡都減少了?
1、冰箱
在60多年前,胃癌是日本主要的癌症。日本在上世紀70 年代開始普及冰箱,在此後發病率大幅下降。為什麼是冰箱?美國目前的胃癌發病率很低,但是在 1930 年之前,胃癌也是主要癌症。1930 年之後開始冰箱開始走進美國家庭,胃癌發病才開始降低。冰箱的好處不是讓人可以吃剩菜。冰箱的好處是可以讓食物裡的細菌不要那麼瘋長。因為食物不容易腐爛了,人們也不用使用那麼多的防腐劑,包括使用鹽來醃製食物。
那中國是什麼情況?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11 年)的資料,中國城鎮每百戶擁有電冰箱在2000年才有80.1臺到2010年達到96.6臺,基本飽和,但是在農村還有很大的缺口,據估計到2015 年仍有至少20% 的農村家庭沒有冰箱。農村的冰箱少,正好與胃癌發病多一致。從2015 年中國癌症的統計資料看,雖然城市和農村癌症的總病例數相當,但是農村的胃癌發病數是城市的兩倍以上。
所以,即便目前沒有辦法讓中國的癌症病人都吃上有效的藥物,也許可以先定一個小目標:讓中國的所有家庭都用冰箱。
2、鹽
食物中食鹽的攝入量,跟胃癌的發病率也是正相關的。有研究根據尿液裡的鹽含量推測食物中鹽的攝入量,抽樣檢查了來至24 個國家的人,發現吃鹽越多的國家,胃癌死亡率也越高。日本人飲食中的鹽是比較多的。但這幾十年來,日本的平均食鹽攝入量一直在降低 。控制食鹽量到底能減少多少胃癌?現在還沒有確切的資料,但是食鹽太多會引起很多健康方面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把每人每天食鹽的推薦攝入量降到了5 克,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日本還需努力,中國也要努力。比如冬至吃餃子,餡可以少放點鹽,也不要沾醬油吃。
3、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可以導致胃潰瘍,對於是否能導致胃癌,一直有不同的意見。在中國做了一個根除胃潰瘍的臨床試驗,但是治療完後隨訪了七年,發現根除胃潰瘍並沒有減少胃癌的發病率。直到隨訪15 年後,才明顯看到治療胃潰瘍對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降低。從2013 年開始,日本的國家健康保險開始為胃潰瘍的根治買單,希望能夠進一步減少胃癌及相關死亡率。
總 結
中國的胃癌發病率比日本少一些,但是由於人口基數大,中國的胃癌貢獻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病例。相對於美國提出的「癌症登月計劃」,或者日本的全民篩查計劃,冰箱、食鹽、幽門螺旋菌這幾件事情都是比較現實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