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關節外科 副主任醫師 王先泉

  人工膝關節置換是在近代人工髖關節成功應用於病人後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治療膝關節疾病的新技術,它能非常有效地根除晚期膝關節病痛,極大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在發達國家比較流行。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有哪些注意事項?

  1、硬膜外麻醉病人手術後應採取什麼體位?

  病人硬膜外麻醉手術後應去枕平臥,並禁食、禁水6小時。

  2、全麻病人在未完全清醒前應取什麼體位?

  全麻病人在未完全清醒前應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以防止因嘔吐物誤吸入呼吸道,而引起呼吸道梗阻或吸入性肺炎等併發症。同時應禁食、禁水6小時。

  3、人工全膝關節表面置換術後病人患肢應採取什麼體位?

  人工全膝關節表面置換術後病人回到病房後,應用特製下肢墊將患肢抬高,以利於患肢血液迴流預防水腫。患肢遠端(足尖)應高於心臟水平而近端(大腿)略低於心臟水平;膝關節屈曲5°—10°以防腓總神經麻痺;(採用後穩定型人工全膝關節假體置換的病人在不考慮神經損傷時可取伸直位);踝關節屈曲90°,足跟懸空,防止受壓

  4、術後當日病人及家屬發現哪些情況應及時通知醫護人員?

  當病人或家屬發現病人患肢出現疼痛、腫脹、肢端麻木、肢體末端面板溫度降低、石膏固定後自感固定過緊、面板有壓痛尤其是踝關節、足跟、大腿內側等處,就應立即與醫護人員聯絡,以便及時處理。

  5、如何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深層靜脈血栓是膝關節術後併發症之一,防治措施有:

  (1)藥物預防:由醫生根據病人情況選擇藥物和時間。

  (2)器械預防:

  ①應用足底靜脈泵促進下肢血液迴流,

  ②持續端坐的時間一次不要超過45分鐘;

  ③踝泵運動;

  ④抬高患肢。

  6、人工全膝關節表面置換術後病人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①通過肌力增強訓練,加強膝屈伸肌的肌力,並促進全身體力及狀態恢復。

  ②通過行走或其他協調性訓練,改善膝關節周圍肌力及其軟組織平衡協調性,保證關節穩定。

  ③通過關節活動度訓練,使膝關節活動範圍滿足日常生活動作及部分社會活動參與的需要。

  ④通過膝關節主、被動活動,防止術後關節粘連,改善區域性或整個下肢血液迴圈,避免某些術後併發症的發生。

  ⑤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面貌,激發生活熱情。

  7、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康復訓練的原則

  ①個體化原則:由於不同患者的體質、病情、心理素質、主觀功能要求、手術過程等不盡相同,應因人而異。

  ②全面訓練原則:膝關節只是行走負重關節中的一個,如類風溼性關節炎常累及多關節、多器官,因此,單純處理膝關節並不足以改善患者的功能,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康復訓練必須兼顧身體其他部位。

  ③循序漸進原則:

接受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有較長期的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礙,膝關節周圍軟組織、肌肉及骨質都受到侵犯,所以患者的功能水平只能逐漸提高,切忌操之過急,以至發生不應有的損傷。

  8、何種情況下不宜進行手術後康復鍛鍊

  ①高熱,體溫高於38攝氏度;

  ②安靜時心率大於100次/分;

  ③關節積液或炎症;

  ④有低血壓症狀,收縮壓小於13.33kPa(100mmHg);

  ⑤有高血壓症狀,舒張壓大於16 kPa(120mmHg);

  ⑥骨折、腫脹、刀口滲液及癒合不佳等;

  ⑦心、肺、肝、腎、腦等重要器官出現嚴重功能障礙,從內科治療角度要求絕對安靜者。

  上述注意事項並非絕對,仍可適當進行被動運動及肌肉固定位訓練,但必須充分考慮全身狀況並在醫護監控下進行。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