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幾個母親帶著小孩來就診,說小兒已2週歲,為什麼還不會說話,一般的說,這種到2週歲仍不會說話的小兒絕大多數是由於耳聾引起的,並且這種耳聾多為語前聾或學齡前失去聽力所致。
正常小兒足月出生後即有聽力,但對聲音的反應在皮質下水平,60―90分貝僅引起呼吸改變。3個月時轉頭尋找聲源,4個月時悅耳微笑並可發出咕咕聲,6個月對母親的聲音有反應,7個月時可發出脣音爸爸媽媽,8月可以區別語音的意義,9個月可以尋找不同高度的聲源。1週歲能說簡單的話,可聽懂自己的名字,2週歲可聽懂幾句簡單的吩咐,可說2―3字短語。4週歲時聽覺發育基本完善。5歲前是人的言語和記憶細胞形成的重要時期,如因聽力差或因其它因素而失去語言訓練機會,是終生難以彌補的。
如果小兒已滿2週歲仍不會講話,這一般表明小兒的聽覺發育已受不良因素影響,這時既要考慮母親懷孕時是否有患風疹及病毒性感染、梅毒、內分泌性疾病,或患地方性甲狀腺腫和呆矮病,或用耳毒性藥物和近親結婚等,又要考慮出生後小兒患病時有無用耳毒性藥物(慶大黴素,鏈黴素,奎寧,卡那黴素等)或患急性傳染病如流行腦炎,腦膜炎,腮腺炎或小兒精神智力障礙或頭部外傷包括產傷和出生後外傷。總之,多種因素可造成小兒聽覺發育異常形成耳聾,而且這種耳聾多數為中度或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小兒往往聽不到外界語聲的刺激,也不能檢測自己所發出的聲音,因此多為既聾又啞。除此之外,小兒發育遲緩也可造成在1―2歲時不會講話,但是這種情況很少。因此對於已滿2週歲仍不能講話的小兒應按聾啞兒教育。
對於小兒聾啞目前尚無確切有效的治療方法,只能配助聽器或埋植電子耳蝸和語言訓練等。因此早期發現和教育聾啞兒有可能利用和開發小兒的殘餘聽力,使小兒獲得部分聽力或聾而不啞。因此如發現孩子在睡眠中不容易叫醒,對突然在其背後發強的聲音沒有反應,或在上課時坐在前排也聽不清楚老師的話,家長應儘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