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口腔黏膜科 主任醫師 周曾同

  口腔黏膜纖維化常發生年齡在二十至四十歲之間的人群,病症常發生在後牙墊區及頰黏膜。主要發生於印度,也見於越南、泰國等地。我國臺灣、湖南湘潭也是本病的高發地區。

  1、口腔黏膜潰瘍:口腔潰瘍,又稱為“口瘡”,是發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淺性潰瘍,大小可從米粒至黃豆大小、成圓形或卵圓形,潰瘍面為口腔潰瘍凹、周圍充血,可因刺激性食物引發疼痛,一般一至兩個星期可以自愈。

  2、口腔黏膜脫落:口腔粘膜脫落是對發生或反映在口腔黏膜組織上的所有疾病的總稱。常見的口腔黏膜脫離疾病有急性過敏性脣炎,藥物性口,放射性口炎和多形性紅斑。口腔黏膜脫落的共同症狀是口腔廣泛性糜爛,包括頰、舌、顎、牙齦、口底、舌腹、咽喉、小舌頭、上下脣。

  3、口腔粘膜有形似奶塊的斑膜:口腔粘膜上出現乳白色的小點或融合成片,頗似奶塊,白膜覆蓋在口膠粘膜上,不易擦去。初起時成小片狀,逐漸融合成大片,形似奶快。是新生兒鵝口瘡的一種臨床表現。新生兒鵝口瘡,是口腔粘膜受白色念珠菌(屬黴菌)感染所致。粘膜上出現乳白色的小點或融合成片,頗似奶塊,白膜覆蓋在口膠粘膜上,不易擦去。初起時成小片狀,逐漸融合成大片,形似奶快。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這種真菌有時也可在口腔中找到當嬰兒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時可以發病。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或因哺乳奶頭不潔或餵養者手指的汙染傳播。

  4、口腔粘膜上白色較硬的隆起斑塊:斑塊狀白斑:口腔黏膜上出現白色或灰白色的均質型較硬的斑塊,質地緊密,損害形態與面積不等,輕度隆起或高低不平。值得注意的是,損害大小同癌變的可能性之間並無平行關係,有時即使只有米粒大小時已發生癌變。斑塊狀損害的肉眼所見,往往很難同白念菌白斑相鑑別,但捫時前者較硬。是口腔黏膜白斑症的一種臨床表現。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