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風溼免疫科 主治醫師 俞烜華

  一、何為類風溼關節炎?

  1、類風溼關節炎(RA)是一種病因未明的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慢性、系統性疾病,是最常見的風溼免疫病之一。其特徵是以腕關節、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及足等小關節的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可伴有關節外器官損害如肺間質病變、周圍神經損害等,大多RA患者血清類風溼因子、抗CCP抗體陽性,RA可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  

  2、RA的發病可能與遺傳、感染、性激素等有關。RA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中年女性發病為多,高發年齡為40~60歲,女性發病率為男性的2~3倍。

  二、類風溼關節炎的臨床特徵

  1、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可伴有體重減輕、低熱及疲乏感等全身症狀。

  2、晨僵:晨起關節粘滯感,早晨起床時關節活動不靈活的主觀感覺,是關節炎的一種非特異表現,晨僵的時間反映關節炎的嚴重程度。  

  3、關節炎典型表現

  ①對稱性、多關節腫痛:以腕關節、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等小關節受累為主。

  ②關節畸形:梭形腫脹、尺側偏斜、天鵝頸樣畸形、鈕釦花樣畸形等。

  ③如關節腫脹或畸形壓迫正中神經可引起腕管綜合徵,頸椎受累可有頸部疼痛、無力,寰樞關節半脫位,可有脊髓受壓表現。  

  4、關節外表現

  ①高滴度類風溼因子、長期RA活動患者可出現類風溼結節,好發於肘部、關節鷹嘴突等關節隆突部及經常受壓處;類風溼血管炎(主要累及小動脈的壞死性小動脈炎,可表現為指、趾端壞死、面板潰瘍等)。

  ②心臟受累、呼吸系統受累:可有冠狀動脈炎、肺間質病變等。

  ③腎臟損害:主要有原發性腎小球及腎小管間質性腎炎、腎臟澱粉樣變和繼發於藥物治療(青黴胺及NSAIDs)的腎損害。

  ④神經系統:除周圍神經受壓的症狀外,還可有繼發於血管炎的缺血性神經病變。

  ⑤貧血:是RA最常見的關節外表現,屬於慢性病貧血,常為輕至中度。

  ⑥消化系統:大多為糖皮質激素、止痛藥副作用所致。

  ⑦眼:部分患者可有葡萄膜炎、鞏膜炎,可能由血管炎所致;還可有繼發乾燥性結膜角膜炎等。

  三、類風溼關節炎治療原則  

  類風溼關節炎治療原則包括患者教育、早期治療、聯合用藥、個體化治療。藥物治療方案應個體化,主要包括非甾體類抗炎止痛藥、改善病情慢作用藥、糖皮質激素、生物製劑及植物藥等。

  1、非甾體類抗炎止痛藥(NSAIDs)有抗炎、止痛作用:是類風溼關節炎治療中最為常用的藥物,此藥物不能抑制RA骨質破壞進展,僅能改善關節腫痛症狀,常用的藥物包括洛索洛芬、塞來昔布等。

  2、改善病情慢作用藥(DMARDs):目前RA治療一線藥物有甲氨蝶呤、來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羥氯喹等,此類藥物起效慢,但可抑制RA骨質破壞。  

  3、糖皮質激素:並不是治療類風溼關節炎首選及必須使用的藥物。如下情況可考慮使用:①類風溼血管炎包括周圍神經病變、肺間質性病變、虹膜炎等。②過渡治療:嚴重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可使用小劑量激素快速緩解病情,一旦病情控制,應首先減少或緩慢停用激素。③經正規改善病情慢作用藥治療無效的患者可加用小劑量激素。④區域性應用:如關節腔內注射可有效緩解區域性關節的炎症。激素使用原則為短期小劑量(強的鬆≤10mg/d)應用,同時注意護胃及防治骨質疏鬆等併發症。

  4、生物製劑:目前使用較多的是TNF-α抑制劑及IL-6拮抗劑,這類藥物在難治性嚴重類風溼關節炎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5、植物藥:如雷公藤多甙片、白芍總苷等。

  四、RA患者需加強功能鍛鍊

  

  功能鍛鍊是類風溼關節炎患者關節功能得以恢復及維持的重要方法。一般說來,在類風溼關節炎急性期,關節腫痛明顯時應適當限制關節活動。當病情穩定即關節腫痛緩解後,應在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逐步進行適當功能鍛鍊。對無明顯關節腫痛,但伴有可逆性關節活動受限者,應鼓勵其進行正規的功能鍛鍊。在有條件的醫院,應在風溼病專科及康復專科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