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疝與腹壁專科 主任醫師 湯睿

  經常聽到工業發展至今已經是4.0版,腹股溝疝——也就是小腸氣疝手術還有什麼4.0版?但回顧歷史,當代的手術方法的確是4.0版。  

  

  先上圖,古代人類對疝病的認識有限,只是認識到疝是腹壁某處破裂而產生。在古希臘一直到中世紀的很長一段時間內,腹股溝疝主要的治療是採用疝帶進行壓迫,只有疼痛劇烈者才考慮手術。那時所謂的手術也還是處於非常原始的狀態,中世紀的歐洲外科醫生甚至都來源於理髮師、裁縫。手術沒有麻醉,切除疝囊然後讓傷口自然敞開,通過自然的瘢痕形成甚至是烙鐵燒灼破壞區域性組織,最終是靠形成大量瘢痕來阻擋疝;有些醫生還同時連同患側的“蛋蛋”一起切掉。是不是很可怕,但這就是事實,野蠻血腥的1.0版。  

  隨著文藝復興,醫學也逐步復興,歐洲的醫學家逐步開展各種解剖研究,對腹股溝區的區域性結構也逐步瞭解,現在腹股溝的很多解剖名稱都是用那些醫學家的名字命名的。同時,手術也不象1.0時那般野蠻,烙鐵不用了、“蛋蛋”也保住了,既然腹股溝疝是區域性組織有破洞,周邊還有各種各樣的解剖結構,於是就開始了修補時代。不過別看腹股溝這個區域範圍不大,解剖結構還真不少,那時也不知道應該把什麼韌帶和什麼肌腱縫在一起更好,因此不少醫生都提出了自己的補法。一時間眾說紛紜、門派林立、一場混戰,誰都說自己好,但誰也說服不了誰。不過病人手術後的結果則是扇了眾多“高手”的耳光,複發率普遍高於50%,令人失望。這就是腹股溝疝手術的2.0版,“亂補”的時代。 

  好在解剖學家、外科醫生的奮鬥沒有停止。一直到了1880年代,義大利的Bassini醫生髮明的一種縫合修補方法取得了很好效果,複發率從fifty(50%)降低到了fifteen(15%)。這是從手術結果多數失敗到大部分成功的轉變,因此具有里程碑的意義。1900年以後這種手術方式得到了極大的推廣,有些醫生也以此方法為基礎做了一些小改動,但其根本理念和Bassini修補術完全相同,它意味著我們終於發現了腹股溝疝的根本發生原因是來自腹股溝管後壁——腹橫筋膜的薄弱,也意味著我們終於找到了正確的縫合修補方法。所以我把它稱為3.0版,它盛行了近一百年,至今對於有些特殊病例我們仍會採用。

  2.0和3.0的手術核心是“縫合”,但是把兩邊有距離的組織強行縫合起來,疼痛無法避免,原因在於有張力,因此我們將這類手術歸類為“有張力”修補術。同時伴隨的是較長的術後恢復期,因此那時醫生都會給術後病人開“減輕工作半年”的病假條。從現代醫學的眼光看,15%的復發也是很高的失敗率。

  補衣服可以打“補丁”,於是醫學家也想這麼做來修補疝,材料學的進步使得這種設想成為可能,這些人體組織相容的高分子材料作為“補丁”,我們形象地稱之為“補片”。有了補片,醫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人體原有的生理結構和組織層次,這類手術不需要將兩邊的組織強行拉合,因為沒有張力,所以我們稱之為“無張力”修補術。患者術後疼痛輕,非體力勞動者術後一週即可恢復日常工作,複發率也降低到了1%以下。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的Lichtenstein醫生開創後,很快在全世界範圍內得到推廣,我也將此類手術稱之為疝修補術的4.0版。近十多年來腹腔鏡手術也將無張力手術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創傷更小、術後疼痛更輕、恢復更快。  

 
  


  從1.0版本的延續時間2000年到3.0版本的延續時間僅100年,人類的發展和技術進步日新月異,4.0版本的普遍使用至今僅25年左右,我相信未來肯定會有5.0、6.0,而且那時的手術一定會更高效、更微創。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