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囊腫是女性中常見生殖器中的一種良性腫瘤,卵巢囊腫多有惡變的可能,常見於20-50歲婦女。分有漿液性囊腺瘤、分粘液性囊腺瘤、良性畸胎瘤、纖維瘤、含睪丸母細胞瘤等型別。導致人們患上了卵巢囊腫的因素有很多。卵巢囊腫這樣的疾病給女性身體健康影響也是很多,其危害非常嚴重。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的人群會受到這種疾病的傷害。
一、誘發卵巢囊腫因素
誘發卵巢囊腫的因素首先與遺傳和家族有關,遺傳因素和家族因素是主要卵巢囊腫的病因之一,約30%-50%卵巢囊腫患者的直系親屬中有腫瘤患者。再者就是與個人的環境因素有關,根據調查得知,工業發達國家及上層社會婦女卵巢癌發病率高,這可能是與飲食中高膽固醇有關。另外,電離輻射及石棉、滑石粉會影響卵母細胞而增加誘發卵巢囊腫的機會,吸菸及維生素A、C、E的缺乏也可能與發病有關。
長期的飲食結構,生活習慣不好、心理壓力過大等因素造成體質過度酸化,人體整體的機能下降,引起腎虛,肝腎同源,腎虛肝亦虛,進而引起下焦代謝迴圈變慢,造成卵巢疾病和內分泌失調,免疫功能下降,成為卵巢囊腫的病因,從而發展為卵巢組織異常增生,終致卵巢囊腫,甚至癌變。另外,卵巢囊腫的病因還有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多併發卵巢囊腫,此三種疾病都對此激素有依賴性,也是造成女性卵巢囊腫的原因。卵巢囊腫還多發生在未產婦或未生育婦,妊娠對卵巢囊腫似有對抗作用,認為每日排卵所致卵巢表層上皮細胞反覆破損與卵巢囊腫發生有關。
二、卵巢囊腫危害
患有卵巢囊腫的女性容易不孕,因為,一旦卵巢囊腫變大或者變性,就有可能使精子、卵子或者受精卵不能正常執行,從而影響生育,導致不孕的惡果。另外先天性無卵巢、幼稚型卵巢、卵巢功能早衰、多囊卵巢、卵巢腫瘤等卵巢的疾病會影響卵巢的排卵功能,從而導致不孕。卵巢功能早期衰竭,女性過早絕經,會導致女性卵巢過早停止活動,從而導致不孕。
如果女性患者正處於妊娠階段那麼卵巢囊腫在早孕時可能引起流產,中期妊娠時則易發生卵巢囊腫蒂扭轉,晚期妊娠時囊腫較大者可導致胎位異常,分娩時可能阻塞產道引起難產。卵巢囊腫會引發內分泌失調、早衰、惡變,甚至會引發卵巢癌。當卵巢囊腫生長到一定大小,有可能出現併發症:感染、囊腫蒂扭轉、出血或破裂,危及女性生命。
三、早熟女性要警惕卵巢囊腫
現如今,“早熟”已不再新鮮,一般來說,性早熟以女孩多見,女孩發生特發性性早熟約為男孩的9倍。從醫學的角度來分析,“早熟”是指兒童生理和心理上提早成熟。其中,生理上提早成熟,是指比同齡正常兒童提早發育到完備階段,如女孩提前1-2年出現月經來潮。簡單來說,生理上提早成熟,就是“性早熟”,在性發育年齡之前出現第二性徵,乳房發育、出現陰毛和腋毛、身高和體重迅速增長、外生殖器發育,都是性早熟的特徵表現。
女性早熟一般在10歲左右就開始有月經,或者與正常姑娘相比,乳房異常增大、外陰高度發育及陰毛生長迅速等等。迅速等女性與一般女性相比,更易出現卵巢囊腫,因此更要多加留心。早熟的女性雖然不多見,但一旦出現早熟,就應當警惕是否有卵巢囊腫。
患者常因內分泌紊亂,雌性激素偏高導致上述性早熟現象。由於她們的卵巢此時尚未深入骨盆,往往在肚臍部或下腹可突然發生疼痛,有時還可累及腿部。此類疾病常被誤診為痛經,進而使腫瘤得不到及時治療。如果未婚姑娘卵巢出現腫瘤,由於腫瘤壓迫泌尿系統,還可以出現尿急、尿頻或排尿困難等情況。有的患者還可有腹脹感,若用手觸控可在下腹一側摸到球形包塊,大小不一,表面光滑,且日益向上增大。
卵巢囊腫是一種多見的婦科腫瘤疾病,其發病率僅次於宮頸癌,約佔25%左右,未婚女性較多患之。臨床上,卵巢囊腫多表現為小腹疼痛、小腹不適、白帶增多、白帶色黃、白帶異味、月經失常,而且通常小腹內有一個堅實而無痛的腫塊,有時性交會發生疼痛。
當囊腫影響到激素分泌時,可能出現諸如陰道不規則出血或體毛增多等症狀。如果卵巢囊腫發生蒂扭轉,則有嚴重腹痛腹脹、呼吸困難、食慾降低、噁心及發熱等症狀。另外,較大的囊腫會對膀胱附近造成壓迫,引起尿頻和排尿困難,有的患者還可有腹脹感。
四、卵巢腫瘤按病理分型
卵巢惡性畸胎瘤:多見於青年女性,其症狀表現為腹脹、腹痛、發燒等。
卵巢上皮性腫瘤:多見於30歲到50歲的婦女。表現多為腹痛、腹脹。
卵巢顆粒細胞瘤:多見於40歲至55歲的婦女,其表現為月經紊亂或月經乾淨後仍有陰道出血等。
卵黃囊瘤(內胚竇瘤):多見於青年女性,也偶見幼女,其惡性程度極高,而且發展快,多表現為腹脹、腹痛。
持續發燒、全身乏力等,幼女可表現出乳房發育、陰道流血等症狀。在問其病史時,患者往往在開始時無任何不適,再仔細追問,患者大都會講:近期發現腰圍增大,往日的褲子穿不得了,中老年女性自認為是在“發福”,其實,這正是卵巢癌的早期症狀。
卵巢深居在盆腔,初期腹部外摸無法摸到腫塊,隨著腫瘤漸漸增大能見到腰圍增大,或感覺似有輕度的腹脹。由於惡性腫瘤生長迅速,一旦出現明顯的病情症狀時,往往其病變多屬晚期。因此,要警惕此種婦科常見病,加強自我監督。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