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主任醫師 鄭玉巧

  給孩子補充各種營養一直是很多媽媽關心的問題,特別是很多時候,媽媽會問孩子出生沒多久要不要補鈣,吃什麼鈣......
  補鈣關係到長高,也是寶寶生長不可或缺的,所以很多媽媽都會比較在意。
  寶寶正處在身體長得最快的時候,骨骼和肌肉發育需要大量的鈣,骨骼中鈣的更新速度也是成人的很多倍。
  寶寶各階段所需鈣量
  如果寶寶一生下來是吃母乳的,六個月以內,不建議補鈣。因為母乳中首先鈣含量比較多,另外鈣磷的比例比較合適,非常利於鈣的吸收。只要媽媽注意飲食均衡,完全可以滿足寶寶鈣的需要。
  六個月內母乳餵養嬰兒每天只需補充400國際單位(10微克)的維生素D,無需補鈣,混合餵養和純配方粉餵養嬰兒也不需補鈣。

  一般來說寶寶是可以從一天的母乳、配方奶、每日正常的飲食中獲得足夠生長髮育所需的鈣質,一般是沒有補鈣的必要的。
  在不同的階段,人體所需的每日鈣攝入量是不一樣的:
  懷孕期:1500—2000毫克一天
  哺乳期:1200—1500毫克
  嬰兒出生(一年):400—600毫克一天
  兒童(1-10):800毫克一天
  青春期前的孩子和青少年:1200—1500毫克一天
  成人:1200毫克一天
  老人:1500毫克一天
  寶寶4個月後
  唾液腺漸發育完全,唾液量顯著增加,富含澱粉酶,因而一般滿4個月的寶寶就可以吃米糊或麵糊等輔食,即使乳量充足,仍可新增澱粉食品以補充能量。

  很多營養學家推薦穀類作為第一次輔食新增的優先選擇,新增順序如嬰兒營養米粉,蔬菜汁或泥,水果汁或泥,以及動物性食物如蛋羹、魚、禽、畜肉泥或鬆等,這些都可以為寶寶補充一定鈣質,促進寶寶的骨骼生長。
  6-12個月的寶寶
  每天的喝奶量逐漸減少。對鈣的攝取量每天增至400毫克,因此,從這時起應開始補充鈣劑。主要是將奶水中鈣的含量減去,看看還有多大的缺口。
  最好是通過天然食物來補鈣,6-12個月的寶寶還是適合吃泥、羹類的食物。在補鈣營養品的選擇上,一定要選擇安全不刺激且吸收好的,可以選擇純天然成分的鈣劑。
  此外,在天氣允許的情況下,媽媽每天要帶寶寶出門晒太陽,時間最好安排在上午10點和下午15-16點,晒太陽可促進寶寶自身的維生素D轉化,促進鈣、磷的吸收。
  缺鈣誤區
  出牙晚:13個月後出牙才算“出晚牙”,但這通常是遺傳決定的,18個月後還沒出牙,要看醫生確定是不是其他問題引起的。出牙晚並不能代表孩子缺鈣。
  寶寶出汗多:孩子出汗多非常普遍,原因是寶寶的基礎代謝也比成人大,面板含水量多,面板表層的毛細血管分佈密集造成了蒸發的水分就多,因此大多數情況下是出汗都是生理性的多汗,當然如果發現多汗伴隨著發熱等症狀需要帶寶寶去就醫。出汗多並不意味,營養問題或者是寶寶在體制有什麼問題。

  睡眠不安:在睡眠過程中忽然醒來然後大聲哭鬧,很多家長會認為這是由於寶寶缺鈣所致,其實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寶寶腹部不適,最常見的是腸絞痛。
  枕禿:幾乎每個寶寶都經歷過。枕禿是由於寶寶在不會走路或者爬行前,都要在床上躺著,長此以往頭部和床接觸摩擦會出現這種情況。枕禿並不代表孩子缺鈣,但是缺鈣的孩子會出現枕禿。
  關節響:寶寶關節響和老人不同,寶寶關節腔還比較鬆弛,所以活動會發出聲音,與缺鈣沒有關係。
  媽媽不要通過孩子出現某一個表現就認為他缺鈣,而要通過日常飲食+症狀問診+體格檢查+輔助檢查等來綜合判斷寶寶是否缺鈣。
  補鈣食品
  給孩子補鈣,重點是要注意每日的高鈣食物的攝入。
  喝母乳的寶寶,母乳含鈣約是30-35mg/100ml,根據孩子吃的奶量計算孩子有沒有補充足量的鈣。喝奶粉的寶寶,奶粉中的鈣含量有明確標出,也很容易計算。
  1歲以後,如果寶寶每天的飲食變得複雜,要想達到800mg的鈣,除了每天喝奶外,就需要在飲食上進行合理安排,多吃含鈣高的食物來補充鈣元素。
  每天給孩子補充對應量的鈣就可以,如果盲目補鈣,會讓過多的鈣元素進入寶寶的身體,既會引起寶寶便祕,還會影響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些含鈣量高的食品,如果家裡寶寶挑食,一定要扳過來。
  牛奶酸奶等乳製品:牛奶、酸奶等奶製品
  豆製品:豆腐絲、豆腐乾、豆腐皮,黃豆(豆漿不算)
  肉類:鯉魚、三文魚、蝦皮、帶骨頭的小魚小河蝦、小泥鰍等
  堅果和油籽:芝麻、榛子、松子、花生仁、杏仁等
  深綠葉蔬菜:芥菜、捲心菜、白菜、油菜、菠菜、西蘭花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