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消化內科 副主任醫師 青海濤

  腸易激綜合徵(IBS)是一種以腹痛或腹部不適伴排便習慣改變為特徵的功能性腸病,經檢查排除可引起這些症狀的器質性疾病。

  所謂的「易激」就是很多因素比如精神因素、心理因素甚至某種食物都會很「輕易」地「激惹」腸道,引起功能紊亂,發生排便習慣改變,可以是腹瀉,也可以是便祕。之所以稱之為「綜合徵」,就是除了消化道症狀外,還有一系列的其他症狀,包括失眠、焦慮、抑鬱、頭昏、頭暈等等。

  目前IBS全球患病率為11.2%,歐洲的患病率為4.7%~25%,亞洲稍低,中國為4.6%~5.67%。患者以中青年居多,女性IBS發病率明顯高於男性,研究發現血清睪酮水平與IBS症狀的嚴重程度呈負相關,性激素水平的差異可導致女性內臟痛覺更敏感。

  本病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目前認為可能與腸道動力學異常、內臟感覺異常、精神因素、感染、食物不耐受、腸道菌群失調、腦-腸軸調節紊亂、腸黏膜滲透性改變、遺傳及環境因素、縮膽囊素等有關。因IBS患病率高,缺乏有效的藥物治療,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加了鉅額的醫療費用,因此尋求更有效、更經濟的治療方法尤為重要。

  腸易激綜合徵已非罕見病,所以有必要和大家講解一下此慢性病的日常管理:

  1、去除或規避促發因素

  比如壓力大、發火等等,應該想辦法避免這些事件。

  2、主動調整情緒、心態

  很多促發因素無法避免,所以要自己調整心態。首先,不要對這一慢性病過分焦慮,坦然面對。要知道,人類的胃腸道是「會思維」的,大多數人都有碰到苦惱的事,而覺得「茶不思飯不想」的時候;也有遇到好事,瞬間又「食慾大增」的時候。再例如,很多出租車駕駛員都有胃病,就是因為常年在車流中奔波,精神緊張程度高於一般工作崗位,胃腸道也隨著這種緊張分泌了較多的胃酸刺激所致。 長期處在這樣的心理、精神狀態肯定對胃腸道不利,必要時應該看看心理醫生,或者讀一些讓自己舒緩的書籍,聽一些輕鬆的音樂,想辦法把心態、情緒調整到一個平緩的狀態。

  3、適當運動

  比如快步走、慢跑、瑜伽、太極等等。運動本身可以促進胃腸道活動,在腹部外科手術後醫生總要趕著病人儘早下地活動,不讓他們躺在床上,就是想通過活動促進胃腸道恢復功能。另外通過運動也可以調整情緒,改善睡眠。

  4、藥物輔助

  腸易激綜合徵本身沒有治療藥物,但可以根據症狀對症下藥。比如奧替溴銨、匹維溴銨,它可以選擇性地作用於胃腸道平滑肌,緩解腹痛,進而改善腹瀉症狀。另外,如果患者同時有焦慮、失眠等症狀,也應該用藥。否則容易陷入「睡不好——心情差——腸易激——心情更差——更睡不好」的惡性迴圈。

  5、注意飲食

  儘量避免菸酒辛辣、生冷油硬,這些東西多少都有點刺激胃腸道,一般人吃了沒關係,但誰讓你的胃腸道那麼易激惹呢?多吃富含粗纖維、易消化的食物,此外還可以補充一些好的酸奶。

  警惕其他疾病 雖然腸易激綜合徵不伴隨器質性病變,但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也可以得其他器質性胃腸道疾病,不能因為知道自己是腸易激綜合徵,就忽視病變的可能。如果出現以下症狀,還是需要再檢查:體重下降、腹瀉特點不同於以往、糞便帶血、貧血、低熱,特別是年齡超過 40 歲才有這些症狀。以上稱之為「報警症狀」,一旦出現,可能提示有其他問題,需認真對待,需要完善腸鏡等檢查除外惡性腫瘤。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