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血管內科 副主任醫師 丁立剛

       引起冠狀動脈阻塞最常見的病因是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致的血管狹窄的基礎上有急性血栓形成,導致冠狀動脈突然阻塞。冠狀動脈痙攣、感染性心內膜炎、風心病、心肌病的血栓脫落阻塞冠狀動脈,冠狀動脈造影也可引起血管閉塞,經導管帶入血栓,冠狀動脈損傷性夾層瘤,PTCA術也可出現冠狀動脈阻塞引起心律失常。室顫閾值降低症狀的臨床表現和初步診斷:
  1、觸發活動:冠狀動脈閉塞以後,缺血區心肌細胞動作電位停滯在2相平臺期,出現持續性的快速除極與復極,這種震盪性電位變化引起早期後除極,細胞內鈣離子超載,形成RonT現象室性早搏,可誘發室性心動過速,甚至心室顫動。膜電位震盪發生於動作電位3相以後,自動地再除極,稱為延遲後除極。早期後除極與延遲後除極均發生於前一動作電位之後,統稱為後除極。它們不會自發地獨立產生,必須由前一動作電位所觸發,又稱觸發活動。觸發活動被認為是冠狀動脈閉塞性心律失常形成的主要機制。
  2、折返現象:急性心肌缺血以後,激動沿著受損區心肌細胞與健康心肌細胞構成的折返環路折返,或激動沿著受損區普肯野細胞與心室肌細胞構成的環路折返,形成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及心室撲動或心室顫動。

  3、損傷電流:缺血區心肌細胞不能正常地除極或復極,與健康心肌細胞之間存在著電位差,便有電流活動,當損傷電流達到周圍接近閾電位水平時,起搏細胞即可提早除極化,形成一次新的動作電位,引起一次早搏,或誘發室性心動過速。
  4、室顫閾值降低:急性心肌梗塞時,室顫閾值明顯下降,如有早搏發生,易誘發室性心動過速或心室顫動。
  5、動作電位改變:心肌缺血以後,受損區心傳導組織動作電O相上升速度減慢,出現傳導阻滯。右冠狀動脈閉塞可引起竇房阻滯及房室阻滯,前壁心肌梗塞多引起左前分支阻滯。傳導阻滯可於冠狀動脈閉塞以後出現,又可於冠脈再通以後消失。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