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壁血管充盈是上腔靜脈受壓綜合徵的臨床表現之一。在1組上腔靜脈受壓綜合徵371例的臨床表現分析報道,胸壁血管充盈佔54%。上腔靜脈受壓綜合徵的症狀和體徵與受壓時間、受壓程度受壓部位有關。時間短、受阻程度重,病情也常常嚴重反之,病情較緩和。臨床症狀有咳嗽、頭痛頭脹、噁心、視力改變、聲嘶下嚥困難、抽搐等。
上腔靜脈綜合徵多數由惡性腫瘤引起,如肺癌、原發性縱隔腫瘤、淋巴瘤及轉移性腫瘤等,慢性縱隔炎、原發性上腔靜脈血栓形成等也可引起上腔靜脈綜合徵。
上腔靜脈位於中縱隔,起自於左、右無名靜脈匯合部至右心房,長約6~8cm,近心端2cm位於心包腔內,在心包返折部位是上腔靜脈相對固定點。奇靜脈恰好在心包返折上方從後側壁進入上腔靜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靜脈側支通道。上腔靜脈周圍有氣管、右側支氣管、主動脈、肺動脈以及肺門和氣管旁淋巴結。上腔靜脈因壁薄、腔內血流壓力低、容易被壓迫。胸腺和胸骨後甲狀腺正好位於上腔靜脈的前方,氣管隆凸、肺門和氣管旁淋巴結分別位於上腔靜脈的後、中和側面,這些鄰近上腔靜脈的淋巴結引流右肺和左下肺。所以,胸腔內臨近上腔靜脈的任何一種結構的病理變化均可壓迫上腔靜脈,病變也可直接蔓延和侵襲而導致上腔靜脈梗阻。
上腔靜脈梗阻後靜脈側支迴圈的建立與上腔靜脈梗阻程度有關。部分或完全上腔靜脈梗阻而奇靜脈—右心房路仍通暢時,只有少量的側支迴圈建立;當上腔靜脈完全梗阻奇靜脈系統血流只能逆流到下腔靜脈時,會有更多的頸和其他部位的側支迴圈建立。腦靜脈減壓可以通過單側頸內靜脈,因大腦左、右靜脈通過中靜脈竇相通。上、下矢狀竇引流大腦半球的血液,進入上矢狀竇並通過橫竇和乙狀竇與任何一側頸內靜脈相通。海綿狀靜脈竇同樣自由地與兩側大腦以及大腦與兩側頸內靜脈交通。所以任何一側頸內靜脈與右心房相通,可以足夠地引流腦靜脈血液,即可達到雙側減壓的目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