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放療科 主治醫師 趙偉

  設計放療計劃需要時間病人太多中國醫生忙不過來,質量效率難兩全

  中國的腫瘤患者,甚至醫生,對“放射治療計劃”的認識都遠遠不夠,往往導致放射治療得不到良好的效果,延誤病人的治療。

  “放射治療計劃”是在專用計算機系統的幫助下確定射線的照射方式,對不同治療方法的劑量分佈進行計算,並根據計算結果選取對腫瘤治療最為合理的劑量分佈方案,並付諸實施。放射治療計劃是放療技術特別是精確放療技術實現的中樞環節。放射治療計劃的制定直接影響到治療的精度。

  中國對放射治療計劃普遍不夠重視。放射治療計劃的重要性就好比民眾通常理解的一張處方。試想如果醫生開的處方中,吃藥的劑量是不夠的或者吃藥的方式是錯誤的,又怎麼可能治好病呢?

  中國的放射治療中,有許多病例,都是由於放射治療計劃設計的不合理,延誤了病人的治療。在一些本有可能治癒的腫瘤病例中,由於放射治療計劃設計的劑量不足,根本不能根治腫瘤,病人治了等於白治;還有一些病例,是放射治療計劃設計的劑量分佈不合理,導致腫瘤周圍正常組織器官受損,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另一方面,一個優秀的放射治療計劃的設計,通常需要1至3天時間,而中國病人量非常多,醫生和物理師根本忙不過來,很難在質量和效率上取得兩全的結果。因此,放射治療計劃應該是中國的醫院改進放療水平乃至腫瘤治療水平的一個最重要的環節。

  美國的很多醫院現已採用先進的放射治療計劃軟體來設計放射治療計劃,然後由醫生、物理師、劑量師合作稽核與執行。這種人工智慧放射治療計劃軟體,能夠減少人為原因造成的誤差,提高放射治療計劃的精度,提升病人的術後生存時間和生存質量。同時,放射治療計劃軟體還能提高醫院醫生和物理師的工作效率,大大緩解醫療資源緊缺的問題。

  相信今後,先進的放射治療計劃軟體也會成為一個趨勢。

  正確認識放射治療美國超過一半腫瘤靠放療治癒

  在癌症的治療方法中,人類已經探索出手術切除、化療、放療等方法。手術切除、化療已經被廣泛熟知,而放射治療作為癌症治療手段之一,由於從醫學發展方向的起步較晚,致使包括醫生在內的很多人對其認識還略顯不足。常規的放療是指光子治療,而質子治療相對來說更是新技術。

  據統計,在美國所有的腫瘤治療當中,大概有70%的病人需要做放射治療;當中的70%是根治性或者參與根治性的,包括在根治性治療當中起到主要的或者輔助的(作用);而在這70%的根治性(參與根治性)治療當中,又有70-80%的患者是被根治的;即所有接受放射治療的腫瘤患者中,有35-40%的患者得到了治癒。

  在美國,腫瘤的總體治癒率大概在60%-70%,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腫瘤的治癒是依靠放射療法,或者有放射療法參與的。資料顯示,在所有腫瘤治療的開銷當中,用於放射治療的費用小於14%,即我們用小於14%的社會資源,治癒/參與治癒了40%的腫瘤病人,更不用提它在其他如姑息治療方面的作用。可以說,在指徵符合的情況下,放射治療是效價比最高的一種治療方法。而對許多癌症病人而言,放射治療甚至是唯一必須用的治療方法。

  很多患者對放射治療的認識存在一些誤區,例如認為放射治療只是一種姑息性治療,手術才是唯一的根治手段;放射會“致”癌而非“治”癌;以及恐懼放射治療的副作用等等。這些觀念其實都是錯誤的。

  首先,目前已經有很多資料顯示在早期肺癌的治療當中,立體導向治療的放射治療的治癒率和生存期跟手術切除相比沒有差別,甚至有在一些大刊上發表的資料顯示,在某些情況下,放射治療的效果比手術切除還要好。

  其次,現在的放射治療對醫生和病人一般都會保護得很好,根本不會出現放射“致”癌的情況。其實,放射並不可怕,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每天都接觸放射物質。放射自身對人體當然並不是有益的,如果不是需要大可避開,但是從腫瘤治療的角度出發,這點劑量對腫瘤治療的意義和其可能產生的副作用相比,其意義是大得多的。

  最後,而在副作用方面,其實任何事物都存在副作用。任何外科手術也有副作用。比如,肺癌病人的切除手術,在手術30天內死於手術併發症的死亡率佔5%,100個當中就可能有5個病人死於併發症,但相較而言,放射治療在肺癌早期的治療中沒有說30天內死於放療的。

  人們對傳統的手術方法比較容易接受,因為手術治療已經存在一百年了,對新的治療方法比較難接受,這可以理解,但是當中有一個知識性的交接,要患者接受新的治療,知道在一些情況下,放射治療的治療效果是跟手術治療一樣,甚至一些手術治療不能做到的事情放射治療還能做,效果也非常明顯。

  在中國,很多腫瘤病人放療效果不好,除了疾病本身的原因,還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

  1、醫生的選擇:

  (1)在國內,很多年輕醫生沒有經過正規培訓,往往到那個科室就是那個科室的水平,上級醫生水平有限,下級醫生水平也不高。

  (2)國內評審制度的缺陷:在國內,為了晉級,很多醫生把主要精力放到了寫文章,做課題,人的精力有限,往往把時間放到臨床上的有限,在每一個大醫院幾乎都有這樣一批醫生,在國內外很出名,博士、知名教授、博導等等一系列頭銜,但是就是不會看病,因為病人不瞭解這些,往往把這些病人作為救命恩人,反而害了卿卿性命!

  (3)醫生個人學習能力的不同,例如RTOG0617實驗害了很多國內外的人,這個課題的結論是肺癌放療74Gy和60Gy的生存期相當,於是國內外很多“專家”把60Gy作為治療標準,這害了很多人,RTOG73-01早有結論,60Gy,5年生存期率僅為5%.如何解讀這個實驗,原理上放療的劑量和療效是相關的,劑量高療效好,這個實驗為什麼得出這個結論?細讀這個實驗,之所以療效相當,是74Gy的時候一批病人死於放療併發症,病人千差萬別,每一個病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放療的靶區的勾畫,正常器官的受量,射野的設計,靶區的大小,都和治療的療效相關,對於大部分病人,副反應的提前處理也非常重要,這個實驗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74Gy沒有和66Gy、70Gy等常用劑量進行對比,其實作者也沒有這個意思,說病人放療60Gy就行了,不要放療74Gy,這是很多人的誤解,NCCN2015把這個觀點給糾正過來了,說這個結論是74Gy不能作為標準治療劑量,而不是60Gy就是標準劑量。

  2、適形放療還是普通放療好?在臨床實踐中,我們發現,一部分食管癌的病人做普通放療,比適形放療或者調強放療效果好,部分肺癌病人也是這個結論,細看了這部分放療效果差的病人,發現是主管醫生過度的依賴了影像學的病灶,腫瘤都有微浸潤,過度的適行往往造成了靶區預防劑量的不足,在普通放療中,我們射野是食管病灶上最少3cm,下面最少4cm,適形放療中如果在影像學病灶基礎上外擴1cm,甚至是0.5cm,往往造成了預防劑量的不足;還有一個原因,現在部分物理師太過講究病區劑量均勻性,為了這個採用多野照射,導致了正常肺組織的受量過高,為了降低肺的受量,只能降低靶區的劑量,導致放療劑量的不足,其實很多病灶的復發和劑量不足有關,為了提高劑量,我們很多時候往往需要犧牲靶區劑量的均勻性,達到病灶的治療量。

  3、放療是小靶區大劑量還是大靶區常規劑量?其實這兩個觀點都沒有錯,錯的是一些醫生的過度的依賴,小靶區的觀點是不做預防,甚至做小的預防,顯著提高區域性劑量達到治癒病灶的目的,這個觀點有一定道理,但是需要適合的條件,例如肺的病灶,本身肺的動度就很大,如果你採用不預防的做法,很多時候導致了脫靶,不是你預防不預防的事情,是你本身的病灶都沒有達到治療量,所以導致了部分病人的效果很差,並且由於劑量的提高,造成了放射肺炎的增多,使部分醫生最後變成了小靶區小劑量,病人的治癒率進一步降低,任何理論都有它的適應條件還有質控保證,如果達不到,任何好的理論最後變成只是理論,系統誤差、擺位誤差,人為誤差等等,導致了放療的療效降低。

  在具體的疾病治療中,因為病人的千差萬別,個體化治療是非常需要的,針對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提供個體的治療辦法,是每一個醫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