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乳腺病中心 主任醫師 於志勇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是指發生於乳腺導管上皮的良性乳頭狀瘤,可發生於青春期後任何年齡的女性,經產婦多見,尤多發於40~50歲婦女。

  作為一種常見的乳房良性腫瘤,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最主要的臨床表現是乳頭溢液,可在擠壓乳腺時溢位,但更多是自發性。溢液可呈持續性,亦可呈間歇性。絕大多數患者是以乳頭溢液為主訴前往醫院就診。

  溢液性質多為血性,但非血性溢液者並不能排除本病,溢液的顏色與出血後瀦留在乳導管內的時間長短有關――出血後瀦留在導管內的時間越長,則溢液顏色成醬油樣;出血後即溢位乳孔者,則顏色鮮紅;而出血量甚少並混有其他溢液時則顏色較淡。溢血量的多少則與導管內的病變範圍、深淺有關。溢液有時為血性,有時為粘液性,有時較多,有時較少,甚至全無溢液。患者常在偶然的機會中發現內衣或胸罩有血跡而就診。

  多數病例不伴有疼痛,少數情況下,當腫瘤較大而阻塞乳腺導管時,可產生疼痛和腫塊,而隨著積血積液的排出,腫塊會變小,疼痛也會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

  由於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瘤體很小,所以多數情況下不能捫及,僅有20%左右的患者可在乳頭乳暈處發現腫塊。腫塊呈結節狀或條索狀,質地較軟,體積一般較小,直徑多在0.5~1cm之間,偶可在2cm以上,輕輕按壓時即可有血性或咖啡樣液體自乳頭溢位。

  導管內乳頭狀瘤的特徵性表現主要有三:其一為乳頭溢液特別是血性溢液;其二為疼痛,多隨積血積液的排出而緩解;其三為腫塊,結節狀或條索狀,乳頭乳暈區多見。

  導管內乳頭狀瘤的分類:根據其病灶的多少及發生的部位,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可分為單發性,即大導管內乳頭狀瘤及多發性,及中、小導管內乳頭狀瘤兩種。

  大導管內乳頭狀瘤源於乳導管的壺腹部內,多為單發,位於乳暈下區,佔全部病例的75%;中、小導管內乳頭狀瘤源於乳腺的末梢導管,常為多發,位於乳腺的周邊區,邊界不清,質地不均,佔全部病例的25%。

  一般來講,單發的大導管內乳頭狀瘤較易發生溢液;而多發的中小導管內乳頭狀瘤則溢液機會相對少一些。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是否會癌變,目前看法不盡相同。有人曾對427例導管內乳頭狀瘤患者隨訪1~22年,其中僅有2例癌變,故認為此病的癌變率很低;但另有人持不同看法――一組統計資料表明,本病惡變率達5%~10%,故被稱為“癌前病變”,已予以足夠重視。

  雖然對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癌變的問題存在爭議,但有一點已為多數人所認同,即大導管內單個的乳頭狀瘤是很少惡變的,因為單發的導管內乳頭狀瘤分化很好,它的來源是獨立的,與乳頭狀癌無關,無惡變傾向;而發生在乳腺終末導管的多發性乳頭狀瘤,細胞增生活躍,易發生惡變,故認為屬癌前病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