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胸外乳腺科 主治醫師 張義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發生於青春期後任何年齡的女性,經產婦多見,尤多發於40-50歲,臨床主要表現在乳頭溢位漿液或血性液體,呈間歇或持續性,行經期間有量增加,部分病人在乳頭附近可觸及小的圓形腫物,質較軟,與面板無粘連,可推動。本病惡變率達5-10%,被稱之為癌前病變,臨床上應予足夠重視,必要時要對腫塊行鍼吸細胞學檢查或活體組織病理檢查。一般認為本病與雌激素的過度刺激有關。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是指發生於乳腺導管上皮的良性乳頭狀瘤。根據其病灶的多少及發生的部位,可將其分為單發性──大導管內乳頭狀瘤;多發性(乳頭狀瘤病)──中、小導管內乳頭狀瘤兩種。前者源於輸乳管的壺腹部內,多為單發,位於乳暈下區,惡變者較少見;後者源於乳腺的末梢導管,常為多發,位於乳腺的周邊區,此類較易發生惡變。

  單發性大導管內乳頭狀瘤,可在乳暈下或乳暈邊緣部位能及到長約1cm的索狀腫塊,或捫及棗核大小的結節,由於腫瘤所在的導管內積血積液,按壓腫塊即有血樣、奶樣或咖啡樣分泌物從乳頭溢位,但溢液口固定。本病常為間歇性自發溢液,或擠壓、碰撞後溢液。多數患者發現在內衣上留下棕黃色的汙跡就診發現的。溢液排出,瘤體變小,疼痛不明顯,偶而有壓痛、隱痛,該證惡變少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