橈骨下端骨折主要表現為腕部腫脹、壓痛明顯。橈骨遠端骨折極為常見,約佔平時骨折的1/10。多見於老年婦女、兒童及青年。骨折發生在橈骨遠端2~3cm範圍內。常伴橈腕關節及下尺橈關節的損壞。
腕部腫脹壓痛的原因有哪些?
橈骨骨折:多發生於遠端,極為常見,約佔平時骨折的1/10。多見於老年婦女、兒童及青年。骨折發生在橈骨遠端2~3cm範圍內。常伴橈腕關節及下尺橈關節的損壞。 橈骨radius,為前臂雙骨之一,分為一體和兩端。上端形成扁圓形的橈骨頭,頭的上面有凹陷的橈骨頭凹,與肱骨小頭相關節。橈骨頭周緣有環狀關節面,與尺骨的橈切跡相關節。橈骨頭下方光滑縮細為橈骨頸,頸的內下方有一較大的粗糙隆起名橈骨粗隆,是肱二頭肌的抵止處。內側緣銳利,又名骨間嵴,與尺骨的骨間嵴相對。外側面中點的粗糙面為旋前圓肌粗隆。下端特別膨大,近似立方形。其遠側面光滑凹陷,為腕關節面,與近側腕骨相關節。內側面有尺骨切跡,與尺骨頭相關節。外側面向下突出,叫做橈骨莖突,它比尺骨莖突約低1~1.5釐米。
最常見,多為間接暴力致傷。1814年由A.Colles詳加描述。跌倒時腕關節處於背伸及前臂旋前位、手掌著地,暴力集中於橈骨遠端鬆質骨處而引起骨折。骨折遠端向背側及橈側移位。兒童可為骨骺分離,老年人由於骨質疏鬆,輕微外力即可造成骨折且常為粉碎骨折,骨折端因嵌壓而短縮。粉碎骨折可累及關節面或合併尺骨莖突撕脫骨折及下尺橈關節脫位。
下尺橈關節脫位:下尺橈關節的功能是穩定橈骨在尺骨遠端的旋轉,主要穩定因素是:尺側側副韌帶,該韌帶附著於尺骨莖突尖端,止於豌豆骨和三角骨,三角軟骨盤,其附著於尺骨莖突基底到尺骨邊緣和橈骨凹;尺側和後側的尺橈韌帶與關節囊部分相連,旋前方肌,橈骨遠端的部分表面和尺骨及骨間膜。下尺橈關節脫位除可與Colles骨折,Smith骨折及Galazzi骨折伴發外,亦有不少病例為單發者。下尺橈關節脫位對臨床經驗不足的醫生常易漏診,因此,對此脫位的診斷,必須強調以臨床表現為主,同時還應儘量利用雙側對比攝片來發現與解決疑難問題。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