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樣的人容易患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樣病變又稱膽囊隆起樣病變,該病臨床症狀無特異性,大部分患者為查體時所發現。主要症狀為中上腹部隱痛。發病年齡以中青年為主。
有下列情形者易患此病:
(1)不吃早餐或很少吃早餐者;
(2)經常飲酒及進食高膽固醇食物、肥肉海鮮、動物內臟者;
(3)社會生活及工作思想壓力較大,經常出現煩躁易怒,情緒抑鬱,體育活動較少者;
(4)經常熬夜及生活不規律者。
2、膽囊息肉有哪些臨床表現?
大多數膽囊息肉的症狀與慢性膽囊炎相似,主要表現為右上腹輕度不適,伴有結石時可出現膽絞痛,但也有相當數量的患者並無症狀,只是在做健康體檢時才被發現。一般認為,膽囊息肉是膽囊癌的誘發因素,近些年來國內外也有許多關於膽囊息肉癌變的報道,尤其在伴有結石時,癌變機率會明顯提高。
膽囊息肉在臨床上可分三個時期即:活躍增長期、相對穩定期、吸收消散期在治療中,一般都要經過“活躍增長期-相對穩定期-吸收消散期”的過程。
3、膽囊息肉應該做哪些檢查?
膽囊息肉常用的檢查方法有B超、CT、核磁共振等。膽囊超聲檢查是最常用、最經濟且確診率最高的檢查方式,對<5mm者的檢出率可達90%以上,診斷的靈敏度和準確率均較高。如發現多發高強回聲,且有漂浮感和慧尾徵者提示為膽固醇息肉,位於膽囊底部的小隆起,病變中有小圓形囊泡影和散在回聲光點提示腺肌瘤病,而根據病變回聲性質、蒂的有無和粗細,病變處的粘膜改變,對區分良惡性疾病有一定價值。但B超檢查對本病的診斷、定性及鑑別診斷又有一定侷限性和假陰性率。如當病變小且位於膽囊頸部時,或伴有膽囊結石時易造成漏診,且對定性和鑑別亦有一定困難。
4、膽囊息肉應該如何治療?
膽囊息肉病變臨床並不少見,手術是根治的方法,但並非所有膽囊息都需手術治療。因其病變型別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轉歸亦不盡相同,因此其手術適應症各家掌握也不一致。
手術時機選擇:膽囊息肉樣病變術前有時難以定性。根據膽囊息肉樣病變惡變可能性的高危因素我們提出下列手術指徵:
(1)對於直徑小於5mm的患者,如果病人沒有什麼不舒服,一般無需特別處理,只需調節飲食生活規律,每3-6個月複查一次B超即可;如果B超複查膽囊息肉較前有明顯增大(特別是直徑超過了5mm),或者同時合併有膽囊結石,則應考慮接受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如膽囊收縮功能及膽囊生理狀態良好,膽囊管通暢,即可行微創腹腔鏡保膽取息肉術。
(2)對於膽囊息肉有明顯症狀且反覆發作者,建議行微創手術治療,可建議根據膽囊收縮功能、膽囊生理狀態及膽囊管是否通暢等情況確定是否可保留膽囊。
(3)大小在5mm以上的單發息肉或位於頸部的膽囊息肉,無論是否有臨床症狀,均應手術。
(4)多普勒彩超檢查病變有豐富血供提示為惡性新生物者,應儘快手術。
(5)CEA(腫瘤標記物)明顯升高且除外其它胃腸道腫瘤者,應儘快手術。
(6)疑有早期膽囊癌可能者,也應儘快手術。
膽囊息肉的危害主要在於息肉惡變,隨著膽囊息肉體積的增大,惡變率不斷增高。一旦惡變成膽囊癌,主要的治療方式為早期手術,對放療、化療均不甚敏感,預後較差。因而應提高防範意識,小的息肉應定期複查,如有明顯變化及時手術。山東省交通醫院肝膽胰脾外科對≥5mm的息肉採取經腹腔鏡、膽道鏡二鏡聯合保膽取息肉術治療膽囊息肉,創傷小、恢復快,深受廣大患者的歡迎。
5、膽囊息肉應該如何預防?
禁酒及含酒精類飲料
酒精在體內主要通過肝臟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損傷肝功能,引起肝膽功能失調,使膽汁的分泌、排出過程紊亂,從而刺激膽囊形成新的息肉及/或使原來的息肉增長、變大,增加膽囊息肉的癌變係數。
飲食要規律、早餐要吃好
規律飲食、吃好早餐對膽囊息肉患者極其重要。人體內肝臟主管分泌膽汁,分泌的膽汁儲存入膽囊內,而膽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如果不吃早餐,則晚上分泌的膽汁利用不上,存留於膽囊內,膽汁在膽囊內滯留時間過長,即可刺激膽囊形成膽囊息肉或使原來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低膽固醇飲食
膽固醇攝入過多,可加重肝膽的代謝、清理負擔,並引起多餘的膽固醇在膽囊壁結晶、積聚和沉澱,從而形成息肉,所以,膽囊息肉患者應降低膽固醇攝入量,尤其是晚上,應避免進食高膽固醇類食品如:雞蛋(尤其是蛋黃)、肥肉、海鮮、無鱗魚類、動物內臟等食品。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要克服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如熬夜、吸菸等,要堅持戶外活動,保持良好的心態。
飲食注意事項
1、宜多食各種新鮮水果、蔬菜,進低脂肪、低膽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帶、藕、魚肉、兔肉、雞肉、鮮豆類等。
2、宜多食幹豆類及其製品。
3、宜選用植物油,不用動物油。
4、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5、宜用煮、蒸、燴、炒、拌、氽、燉的烹調方法,不用油煎、炸、烤、薰的烹調方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