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管與膽囊結石病是指人體膽囊和膽管中有結石,因結石阻塞膽囊、膽管,影響膽汁排洩而出現的病症。膽囊與膽管結石病多因體質因素、慢性炎症、膽管寄生蟲、膽管畸形、膽汁排出不暢等發展而來。結石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膽汁中的膽固醇過度飽和、非結合膽紅素在膽汁中相對增多而沉澱以及膽汁中助溶性物質(如膽汁酸鹽)相對過少等,通過形成異物核心,與金屬離子結合產生難溶性的多聚物,即結石。中醫認為膽結石病是肝膽溼熱,蘊結於肝膽,溼熱傷陰,邪留肝膽,淤積成石。
膽囊和膽管內均能自行生成膽色素類結石、蟲卵類結石、隱性膽固醇類結石,也可由肝內結石排出時停留於膽管內。結石日漸長大時,堵塞了膽囊頸和膽管,使膽汁不能通暢地排出。膽汁是消化脂肪的主要物質,無膽汁會引起消化不良,食慾不佳,沒有好口味。膽石阻塞於膽囊頸管,不能貯存於膽囊,直接流入十二指腸,返流於胃,中和胃酸,引起消化不良。另一方面膽汁淤於膽道,與結石一同引起膽管及膽囊的平滑肌牽張和括約肌痙攣,出現陣發性的絞痛或脹痛。有時即使在膽管鬆弛的狀態下也會因結石刺激膽管區域性而時常隱隱作痛。甚至在進食脂肪類食品時,因需要膽汁大量排洩,使平時未堵塞膽囊頸和膽管的結石活動起來,阻塞了膽汁的排洩通道,又引起膽管的反射性疼痛。過多的膽汁淤積於膽囊和膽管,造成肝管和肝內的膽小管壓力增高,肝細胞不能正常地分泌膽汁,或膽汁大量逆行進入血管溢位於面板、粘膜,使面板和粘膜呈現黃色(黃疸)。
膽結石病的臨床表現有右腹上區及右季肋區陣發性絞痛或隱痛,時常牽涉到右肩背部或右肩胛區,疼痛可突然發生,也可很快緩解。伴有發熱、寒戰、消化不良、食慾減退、口酸口苦。尤其以進食油性或脂肪性的食物(油炸類、肥肉、滋膩之品)時更易發作。情緒不安寧,易急躁或抑鬱。嚴重者可見面板、眼白珠、指甲發黃,舌苔黃膩,舌質紅,脈弦細或滑。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