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運動傳導束受累是原發性椎管內腫瘤引起的其中的一種臨床表現。當頸脊髓部分受壓期隨著腫瘤的增大,在原有症狀的基礎上,逐漸出現脊髓傳導束受壓症狀,如脊髓丘腦束受壓,可出現病變節段對側以下的痛溫覺減退或消失;後束受壓,可出現深感覺減退;運動傳導束受累,可產生同側病變節段以下肢體的上運動神經元麻痺而脊髓半切綜合徵是椎管內髓外腫瘤的特異性症狀。由於頸脊髓部分受壓期隨著腫瘤的增大,在原有症狀的基礎上,逐漸出現脊髓傳導束受壓症狀,如脊髓丘腦束受壓,可出現病變節段對側以下的痛溫覺減退或消失;後束受壓,可出現深感覺減退;運動傳導束受累。原發性椎管內腫瘤的檢查方法有哪些呢?
  1、椎管穿刺與腦液檢查
  腦脊液的動力學改變和蛋白含量增高是椎管內腫瘤早期診斷的重要依據,當懷疑為椎管內腫瘤時,應儘早做奎肯試驗及腦脊液檢查,椎管內腫瘤患者行腦脊液常規系列化檢查可發現腦脊液蛋白含量增高而細胞數正常,動力學檢查(即奎肯試驗)可顯示部分或完全梗阻。
  2、X線平片檢查
  約有30%~40%的患者可見骨質改變,在常規的脊柱正側位片及斜位片上,常見的徵象有:(1)椎間孔擴大或破壞。(2)椎管擴大,表現為椎弓根間距增寬。(3)椎體及附件的骨質改變,可見椎體骨質缺損,椎弓根破壞等。(4)椎管內鈣化,偶見於少數脊膜瘤,畸胎瘤及血管母細胞瘤。(5)椎旁軟組織陰影,由於椎管內腫瘤多為良性,早期x線片上常無骨質異常表現,有時僅在晚期可見椎弓根間距增寬,椎管壁皮質骨變薄,椎管擴大等間接徵象,對於啞鈴形椎等內腫瘤,可見椎間孔擴大,x線片檢查,可排除脊柱畸形,腫瘤等原因造成的脊髓壓迫症,仍為一種不可缺少的常規檢查。

  3、脊髓造影
  是目前顯示椎管內佔位病變的有效方法之一,可選用碘油(如碘苯酯)或碘水造影劑(如amipaque或omnipaque)行頸脊髓椎管造影,尤其是經小腦延髓池注藥造影容易確診,顯示出造影劑在非椎間盤平面上出現杯口狀的缺損或阻塞,文獻報告180例神經鞘瘤,其中150例造影所見:呈杯口樣充盈缺損106例,水平截面狀18例,斜面錐刺樣7例,喇叭口狀5例,珠狀4例,omnipaque為第二代非離子碘水溶性造影劑,造影清晰,安全可靠,可根據脊髓膨大,移位及蛛網膜下腔梗阻確定脊髓腫瘤,結合腦脊液蛋白增高,作出正確診斷,由於粘連等原因,有時梗阻平面並非一定代表腫瘤真實邊界,倪斌等報告137例椎管內腫瘤有4例梗阻平面與手術探查結果相差1/4至1個椎體,除非進行二次造影,單次造影僅能確定腫瘤的上界或下界,且僅憑梗阻形態,骨質累及情況不能確定腫瘤的性質,但是脊髓造影可確定病變部位,再行ct掃描或mri檢查,以獲得更多的腫瘤病變資訊。
  4、CT檢查
  CT掃描具有敏感的密度分辨力,在橫斷面上能清晰地顯示脊髓,神經根等組織結構,它能清晰地顯示出種瘤軟組織影,有助於椎管內腫瘤的診斷,這是傳統影像學方法所不具備的,但是CT掃描部位,特別是作為首項影像學檢查時,需根據臨床體徵定位確定,有可能因定位不準而錯過腫瘤部位,CT基本上能確定椎管內腫瘤的節段分佈和病變範圍,但較難與正常脊髓實質區分開,CTM(ct加脊髓受造影)能顯示整個脊髓與腫瘤的關係,並對脊髓內腫瘤與脊髓空洞進行鑑別。

  5、MRI檢查
  磁共振成像是一種較理想的檢查方法,無電離輻射的副作用,可三維觀察脊髓像,能顯示腫瘤組織與正常組織的界線,腫瘤的部位,大小和範圍,並直接把腫瘤勾劃出來,顯示其縱向及橫向擴充套件情況和與周圍組織結構的關係,已成為脊髓腫瘤診斷的首選方法,MRI對於區別髓內,髓外腫瘤更有其優越性,髓內腫瘤的MRI成像,可見該部脊髓擴大,在不同脈衝序列,腫瘤顯示出不同訊號強度,可與脊髓空洞症進行鑑別,髓外腫瘤可根據其與硬脊膜的關係進行定位,準確率高,MRI矢狀面成像可見腫瘤呈邊界清楚的長t1,長t2訊號區,但以長t1為主,有明顯增強效應,有的呈囊性變,軸位像顯示頸脊髓被擠壓至一側,腫瘤呈橢圓形或新月形,對於經椎間孔向外突出的啞鈴形腫瘤,可見椎管內,外腫塊的延續性,由於MRI直接進行矢狀面成像,檢查脊髓範圍比CT掃描大,這是ct所無法比擬的,而且於MRI可以顯示出腫瘤的大小,位置,及組織密度等,特別是順磁性造影劑gd-dtpa的應用可清楚顯示腫瘤的輪廓,所以MRI對確診和手術定位都是非常重要的,這方面CT遠不如MRI。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