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症的治療中,經常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其中的任何一種反應都會讓患者及其家屬痛苦不堪,喪失繼續治療下去的信心。疼痛就是其中的一種,由於放、化療在大規模消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對正常機體細胞造成危害,損傷正氣,導致疼痛影響生活質量甚至“痛死”。據統計,我國每天約有上百萬人遭受癌痛折磨,其中30%~45%為中度和重度疼痛。那麼癌症患者在疼痛時應該選擇什麼藥物?癌痛的治療有哪些誤區呢?
一、疼痛的危害有哪些
晚期癌症等惡性腫瘤患者一般都伴有疼痛,首先疼痛明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疼痛是一種非常痛苦的心理反應,特別是強烈的持續性疼痛會使一些患者“生不如死”,明顯降低生活質量;其次疼痛是許多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疼痛時痛覺感受器將神經衝動通過傳入神經傳至中樞神經,使腦幹網狀結構乃至大腦皮層始終處於興奮狀態,病人神經細胞無法高質量地休息,無法入睡。人類可忍受飢餓,但卻不能忍受不睡覺,很多疼痛的患者最終實際上是“痛”死的。
二、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質量
在積極治療原發病的前提下,加強姑息性處理措施是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質量的最主要措施。作為醫生必須以人為本,患者即使只有輕度疼痛,也不應該讓患者忍著,更不能認為某些癌痛患者“忍受力”低、“精神有問題”。應該讓患者配合醫生積極治療。選擇藥物應該儘量選用價廉物美的藥物,使經濟條件較差的患者也能享受良好的止痛。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癌痛的治療應在疼痛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三、患者疼痛治療有誤區
癌痛不但限制了患者的活動,減少食慾,影響睡眠,還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現在的問題是,有些患者和家屬錯誤地“自我為醫”地治療疼痛,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
1、寧可忍受疼痛而不願用嗎啡,害怕“上癮”。一段時間的非醫療性用藥稱為藥物濫用,濫用後可形成耐受性和依賴性。惡性腫瘤患者是為了治療疼痛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所以不屬於藥物濫用後的成癮。只要用藥合理,一般嗎啡等阿片類藥物耐受的速度可降至最低。
2、嗎啡用法。嗎啡針劑只能皮下注射,不可靜脈或肌肉注射,因為後兩種方法可形成對嗎啡的快速耐受,很快出現耐藥性。根據嗎啡的劑型的不同,用藥後起效的時間不同。針劑最快,一般10~30分鐘左右起效,即釋型嗎啡半小時內起效,而緩釋型嗎啡則需兩個小時才可起效。必須根據患者的個體設計用藥時間,選擇病人最方便的時間口服用藥。同時嗎啡可引起便祕,必須同時服用緩瀉劑。
除常用嗎啡外,強效鎮痛藥還有些新型藥物問世,如羥考酮緩釋片:應用AroContin控釋技術,同時含有即釋和緩釋部分,滿足臨床快速起效,和持續強效的需要,同時備有多種規格(10mg/20mg/40mg),如同鎮痛治療的“組合拳”。
羥考酮小檔案:為實驗室半合成強阿片藥物,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應小,兼具u、k受體激動作用,較傳統的嗎啡、芬太尼對神經病理性疼痛、內臟通更有優勢。
3、服藥後仍有疼痛,立即換藥。初次用藥必須掌握好劑量和用藥時間,嗎啡類形成耐受後必須加大劑量才會達到初次用藥的效果,不可輕易認為藥物無效,同時必須嚴格按照醫生處方上的時間服藥,才可保證血藥濃度達到有效濃度。
4、杜冷丁用於癌痛。由於杜冷丁作用時間短(4小時)需多次用藥,所需劑量大,療效不確切,二級代謝產物活性等因素,它已不適合癌痛病人的治療。
四、疼痛治療方法有哪些
癌症等惡性腫瘤疼痛的治療方法有:
1、世界衛生組織的三階梯藥物療法。輕度疼痛可用非甾體類解熱鎮痛藥,如撲熱息痛、阿司匹林、消炎痛、去痛片、芬必得等;中度疼痛則在前面藥物的基礎上加用弱阿片類藥物,如可待因、右丙氧酚等;也可以使用低劑量強阿片類藥物如嗎啡、羥考酮等。中度疼痛使用以嗎啡、羥考酮為代表的強阿片類藥物。
2、神經阻滯。根據疼痛所處的部位,用區域性麻醉藥物連續阻滯收集疼痛訊號的感覺神經可確切的鎮痛,長效鎮痛泵就是根據這一原理設計的,它是局麻藥通過導管持續均勻注射到需要阻滯的神經,產生鎮痛作用。
3、生物基因工程。用可產生大量內源性阿片肽的細胞(嗜鉻細胞株)移植入患者的蛛網膜下腔,產生阿片肽鎮痛。
4、神經毀損。既往用腦垂體射頻消融法和蛛網膜下腔毀損法,鎮痛效果雖好但副作用太多,現已經很少使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