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矯形骨科 副主任醫師 郭盛傑

  股骨頭壞死?聽起來讓人心驚肉跳,實際上,這種疾病也越來越常見。有很多原因會導致股骨頭壞死,其中,使用大量激素、長期酗酒、外傷是最常見的三大原因。所以,長期大量使用激素者應該定期(半年)去醫院做相關檢查,以便早期發現股骨頭壞死。

  什麼是股骨頭壞死?由於股骨頭內血管阻塞或血運中斷,導致股骨頭內骨組織缺血變性,骨組織壞死,骨小樑消失,支撐力下降,股骨頭塌陷,造成髖關節損毀,最終不得不手術置換髖關節。

  長期使用激素:增加股骨頭壞死的風險

  臨床發現,大劑量激素會明顯增加股骨頭壞死的機會。在2003年,激素是對付非典的最有效辦法之一,然而,不少使用了大劑量激素的患者隨後卻發生了股骨頭壞死。

  激素(地塞米松、強的鬆、甲強龍等)在臨床上運用較為廣泛,在搶救休克、呼吸窘迫、急性過敏反應、血管神經性反應等有很好的療效,它的抗炎、消腫作用也很快,但長期大劑量應用激素,總劑量過大,或短期過大劑量使用激素,會引起股骨頭壞死。而酗酒者以及糖尿病、類風溼病患者,若再大量應用激素,其股骨頭壞死的發病率會更高。因而,對於需要長期服用激素的病人來說,要定期進行雙髖MRI或X光檢查,不能忽視。

  早期治療,可儲存關節功能

  股骨頭壞死是一種“難治性疾病”,但股骨頭壞死也分早期和晚期,不是一得病就“壞死”了。早期最常見的臨床症狀是腹股溝深部疼痛,這種疼痛時輕時重,休息後緩解。等到了晚期,股骨頭塌陷、變形,關節間隙變窄或消失,髖關節嚴重損壞,此時患者就無法做彎腰、轉身的動作了。所以,股骨頭壞死在早期階段如果採取有效治療,可防止股骨頭塌陷,儲存關節功能。但股骨頭壞死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而延誤診斷治療。

  目前,MRI(磁共振檢查)是診斷骨壞死的金標準,其敏感性達到99%。該病多發生於青壯年,平均發病年齡38歲,在早期(1-2期)時,不需要手術治療,只需要用藥物擴張血管,改善血液迴圈,臥床休息,降低髖關節壓力。同時定期複查,很多患者可以獲得臨床治癒。

  若早期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療,絕大多數患者最終要接受人工全髖關節置換。不過,人工髖關節使用壽命有限,一旦置換人工關節,常需多次行翻修手術,給患者身心帶來很大痛苦,經濟上也產生沉重的負擔。因此,股骨頭壞死的患者應採取積極治療,以保留股骨頭或延緩做人工關節置換。

  如果股骨頭已出現塌陷,且壞死範圍較大,這時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採用人工關節置換術治療。這樣可以解除病人的疼痛,恢復關節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復病人的正常生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