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小兒外科 主任醫師 於暘

  定義小兒泌尿道感染,又稱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指細菌侵入尿路所引起的炎症,佔泌尿系疾病的8.5%,對腎臟的損害遠重於成人。濟南市兒童醫院小兒外科於D

  常繼發於泌尿道畸形,但也可發生於尿路正常的健康兒童。

  小兒尿路感染分類

  1.初次尿路感染

  2.在治療過程中發生的難治性菌尿

  3.在特定解剖部位發生的持續性細菌感染

  4.再發尿路感染

  流行病學資料

  尿路感染在門診患兒中發生率僅次於上呼吸道感染。

  10歲以內兒童:約1%男孩及3%女孩最少有一次有症狀的尿路感染。

  男孩未行包皮環切術的感染機率是已行者的10倍。

  流行病學資料

  四個途徑:

  1.上行性:最常見,細菌從胃腸道遷移到尿道旁黏膜,然後上行到膀胱、腎臟。

  2.血源性:多見於免疫力低下的兒童或新生兒。

  3.直接侵入:發生於那些有瘻管的患兒。

  4.淋巴性

  流行病學資料

  尿路感染患兒中:

  5―10%存在尿路梗阻性疾病

  21―57%膀胱輸尿管返流

  因此:

  找到存在細菌感染的特殊解剖部位對於控制感染、預防復發有重要意義。

  可手術糾正的尿路感染:

  感染性結石

  無功能或功能極差的腎單位的感染

  腎切除後輸尿管殘端的感染

  直腸膀胱瘻

  膀胱陰道瘻

  腎乳頭感染壞死

  單側海綿腎

  臍尿管感染

  尿道憩室的感染

  幾點常識:

  膀胱在正常情況下是無菌的。

  正常單向的快速尿流能夠沖走未粘附於尿路的細菌,保護尿路不受感染。

  兒童尿路感染歷來作為存在泌尿生殖系統解剖異常的指示。----Pediatric Surgery:Sixth edition(2009)

  診斷金標準:

  尿培養。(注意尿液取樣方式影響,膀胱穿刺尿標本培養時有細菌生長就應診斷,普通留尿培養不應只根據有無細菌生長,應做菌落計數,<1萬/ml提示為汙染, 1萬―10萬/ml可疑,> 10萬/ml診斷。 )

  外科病因

  尿路梗阻

  膀胱輸尿管返流

  功能性排尿異常

  尿路梗阻

  上尿路梗阻:輸尿管膀胱開口以上的梗阻。常見原因有腎盂輸尿管連線部梗阻性腎積水、輸尿管遠端狹窄、輸尿管囊腫、輸尿管異位開口等。

  下尿路梗阻:膀胱出口及其以下的梗阻。常見原因有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膀胱內外的腫瘤、尿道瓣膜及外傷性尿道狹窄等。重點討論其中最常見的後尿道瓣膜。

  上尿路梗阻

  腎盂輸尿管連線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 ,UPJO)性腎積水:

  上尿路梗阻

  新生兒腎積水最常見的原因。

  平時臨床統稱的腎積水。

  國際胎兒泌尿協會定義:胎兒24周前腎臟集合系統分離超過0.5cm,24周之後和新生兒期分離超過1cm,為腎積水的診斷標準。

  UPJO仍有爭議:幾乎所有病例都是不全梗阻或無法發現梗阻。有人將UPJO定義為“輸尿管腎盂交界處存在限制尿液排出的事實。”

  上尿路梗阻

  腎積水轉歸:

  1.一過性腎積水:如胎兒期發現的輕度腎積水,有的生後數週可以完全消失;

  2.無腎功能進行損害的腎積水:除了輕度腎積水,腎臟功能無進行性損害,無臨床症狀,此類約佔先天性腎積水的1/3,需長期隨訪;

  3.腎功能進行損害型腎積水:UPJ梗阻較為嚴重,腎積水進行性增加,腎功能進行性損害。

  上尿路梗阻

  診斷:最為常用的

  B超、核素腎掃描(ECT)、靜脈尿路造影(IVU)。

  其次為三維CTU、MRU。

  上尿路梗阻

  B超:腎臟集合系統分離1―2cm,輕度;

  腎臟集合系統分離2―4cm,中度;

  腎臟集合系統分離>4cm,重度。

  另外,可測定腎臟血流速度和血流阻力指數,正常腎臟血流阻力指數隨年齡增加而減小,新生兒到12歲兒童為0.85到0.62,大於該值提示有UPJO存在。

  核素腎掃描(ECT):腎動態像:可瞭解分腎功能、利尿腎圖可區分功能性與器質性梗阻;腎靜態像:主要用於腎實質的顯像,多用於功能不良腎及腎瘢痕的檢查。

  靜脈尿路造影(IVU):輕中度多能顯影,重度積水造影劑被稀釋、腸內積氣、腎功能嚴重受損時造影劑分泌困難,診斷困難。

  上尿路梗阻

  三維CTU:清楚的顯示擴張的腎盂腎盞、梗阻的部位和腎功能。

  MRU:形態學最滿意、無X線輻射。Gd-DTPA增強動態磁共振評估腎臟形態和功能。

  上尿路梗阻

  治療原則:

  輕度腎積水---隨訪觀察。

  有明顯UPJO證據或腎臟進行性損害者---應手術治療。需要手術者,不受年齡限制。

  積水腎臟嚴重萎縮,喪失功能或合併嚴重感染,對側腎臟正常---考慮積水腎臟切除。

  上尿路梗阻

  手術方法:離斷式腎盂輸尿管成形術(金標準)(Anderson-Hynes pyeloplasty)

  上尿路梗阻

  腹腔鏡腎盂成形術:

  經腹腔入路

  上尿路梗阻

  腹腔鏡腎盂成形術:

  上尿路梗阻

  腹腔鏡腎盂成形術:

  上尿路梗阻

  腹腔鏡腎盂成形術:

  上尿路梗阻

  腹腔鏡腎盂成形術:

  經腹膜後

  上尿路梗阻

  腹腔鏡腎盂成形術:

  上尿路梗阻

  輸尿管遠端狹窄:膀胱輸尿管交界處梗阻(UVJO)

  上尿路梗阻

  輸尿管遠端狹窄:

  診斷:B超、IVU、CTU、MRU

  需要手術治療:常用Cohen術式

  上尿路梗阻

  上尿路梗阻

  輸尿管囊腫:輸尿管末端的囊性擴張,單純型、異位型。

  B超、IVU、CTU、MRU,膀胱鏡檢查。

  治療目的:解除梗阻、保護腎功能、預防感染並防止返流。術式包括囊腫切開、囊腫切除輸尿管再植、重複腎及輸尿管切除等。

  上尿路梗阻

  上尿路梗阻

  輸尿管異位開口:系輸尿管沒有進入膀胱三角區,開口在膀胱外。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4倍。

  診斷:初步懷疑―尋找依據―判斷病變側別,IVU與B超互相補充,發現異位開口逆行造影。

  注意:男孩因異位開口在外括約肌近端,仍受括約肌控制,臨床症狀比較隱蔽,表現為反覆附睪炎、肛診可發現精囊擴張、觸痛,開口在後尿道可行尿道鏡檢查有助診斷。

  只有手術治療:異位輸尿管膀胱再植、或切除重複腎及輸尿管。

  上尿路梗阻

  輸尿管異位開口:

  異位開口於陰道後壁

  下尿路梗阻

  後尿道瓣膜(PUV):瓣膜通常起自精阜,遠端走向外側膜部尿道的近側緣。

  診斷:一般出生即有明顯的排尿困難症狀,或有明顯的尿瀦留,同時伴有逼尿肌反射亢進和膀胱順應性明顯減低,嚴重者可以引起腎積水。

  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最好的診斷方法。

  下尿路梗阻

  PUV的VCUG:

  下尿路梗阻

  治療:進一步瞭解病理生理及內鏡應用―早期診斷及治療降低死亡率。50%→5%

  1.產前干預:肺發育不良、腎功衰竭是新生兒期後尿道瓣膜患兒死亡的主要原因。(後尿道瓣膜在胚胎形成的早期就已出現,胎兒尿是妊娠中後期羊水的主要來源,羊水少妨礙胎兒胸廓的正常活動及肺在子宮內的擴張,造成肺發育不良)

  下尿路梗阻

  產前干預適應徵:產前超聲診斷後尿道瓣膜、羊水減少、經抽取羊水檢查證明腎臟本身有能力產生足夠的羊水。

  如果羊水減少,肺已發育成熟,可以提前引產,產後監護。

  宮內治療是做膀胱羊膜腔引流。

  下尿路梗阻

  2.治療主要原則:糾正水電失衡,控制感染,引流尿液,解除梗阻。

  單純導尿

  膀胱造口(瘻)

  尿道鏡電灼瓣膜

  晚期腎衰竭―腎移植

  膀胱輸尿管返流

  返流(VUR)的起因是輸尿管的

  開口不在近膀胱三角區(trigone)

  而偏側方,

  以致膀胱壁的

  抗反流機制

  無法發揮作用。

  膀胱輸尿管返流

  返流嚴重度分為五級:愈嚴重的逆流愈易發生尿路感染以及腎臟損傷。部分逆流病例有明顯腎發育不全現象。

  膀胱輸尿管返流

  處理原則:首次尿路感染病例應完整治療 後給予預防性抗生素治療。

  一歲以內幼兒由於膀胱壓力高,長大後隨著壓力降低可以逐漸好轉。

  一般而言,第二度返流的病例2/3可能自然痊癒,第三度約一半,單側第四度約有1/3病例也會自然康復。

  膀胱輸尿管返流

  手術指徵:只有服藥中仍然發生再度感染才是應放棄服藥,接受更積 極治療的指徵。

  兩側4度或單、雙側5度逆流,年齡超過一歲也傾向於手術治療。

  另外一個相對指徵是家屬態度,如果父母無法配合每晚服藥、發燒一定驗尿,並且按時回診,就應擇重度逆流(三度以上)病例,介紹手術的優缺點,供父母參考。

  其它治療方式 注射玻尿酸(Deflux):此藥物在2002年以後由臺灣衛生署核准使用。在麻醉下,將適量玻尿酸注射在輸尿管下方,使輸尿管開口近於堵塞,以達預防逆流的效果。許多歐洲國家施行注射治療多年,有60%~80%成功率。但注射玻尿酸必須注意此藥物在五年後分解吸收,如屆時仍未因成長解決逆流的結構異常,仍可能再度發生逆流。

  膀胱輸尿管返流

  Puri導管:

  膀胱輸尿管返流

  神經源性膀胱

  小兒神經性膀胱的原因多出於脊柱裂或脊髓膜膨出。其它不明原因引起類似神經性膀胱症狀的處理原則也相似。

  泌尿道經常感染是最常見的表現.

  神經源性膀胱

  治療:

  神經性膀胱的照顧必須始於新生兒脊椎手術後即開始注意觀察及處理。

  如果有腎積水及膀胱壁不規則現象就應開始清潔導尿(clean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CIC)以避免泌尿系統因感染而受損。

  膀胱的尿容積量減少及經常感染就需考慮可控性尿路改道。此手術包括切除過厚及感染的膀胱,利用腸道作膀胱擴大術,以小腸或盲腸作成抗逆流的自行導尿管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