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石的成因尚不明確,但有許多證據表明,飲食可能是影響泌尿繫結石的重要因素之一。Anderaeii在1972年提出,泌尿繫結石的形成與食物的組成有關,飲食結構是決定任何社會中泌尿繫結石發病率的一條基線,其他因素(如種族、家族、職業等)則在此基礎上起著促進或抑制的作用。根據文獻報道,能影響泌尿繫結石形成的食物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糖類、嘌呤、草酸、礦物質(鈣、鎂、鈉等)、維生素(維生素A、B6、D、C、K)、蔬菜(菠菜)、磁化水、乳製品、米糠、麥麩、芭蕉芯、玉米鬚、液體、微童元素等。而高蛋白飲食是現今生活的家常必備,本部分內容就高蛋白質飲食與結石的關係做一總結與分析。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泌尿繫結石的發生與日常生活的富裕程度密切相關,蛋白質飲食有誘發泌尿繫結石形成的作用,是促進上尿路結石形成的重要飲食危險因素之一。
Andersen比較了各個國家和地區每日食物中的蛋白質含量、動植物蛋白質的比例與泌尿繫結石的發生率、發生部位以及成分的關係,發現當飲食中的蛋白質尤其是動物蛋白質過高時,小兒膀胱結石的發病率減少,但腎、輸尿管結石的發病率增加,結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鈣和磷酸鈣。反之,當飲食中的動物蛋白質含量減少時,膀胱結石的發病率增加,結石成分中尿酸鹽含量增加而磷酸鈣成分減少。如果飲食中蛋白質含量很低,並且動物蛋白質的含量也不足時,上、下尿路結石的發病率都降低。Andersen還觀察到,印度的北部和西部地區生活富裕,他們的動物蛋白質攝人量是南部和東部的兩倍,上尿路結石病人的住院率是南部和東部的5倍。
Robertscm等觀察到,英國泌尿繫結石的發病率與日常飲食消費指數密切相關,而這種飲食消費指數的變化主要取決於動物性食物在其中所佔比重的變化。1956?1969年,英國家庭的平均蛋白質消費量相對穩定,而動物蛋白與植物蛋白之比由1.25:1上升至1.67:1,隨之而來的是泌尿繫結石的發病率也逐年增加。1970年以後,他們的平均蛋白消費量逐漸下降,泌尿繫結石的發病率也隨之下降。
在德國、澳大利亞、義大利、日本和我國廣東省東莞地區,泌放繫結石的發病率和動物蛋白質的消費量也存在著密切的關係。在非洲,雖然上尿路結石的發病率較低,但是,在許多大城市的富裕階層人群中,上尿路結石並非少見。南非班圖族人的飲食結構中,攝人的植物粗纖維素的數量是發達國家人群的六倍,而且動物蛋白質和糖的含量極少,其泌尿繫結石的發病率很低。
當改變飲食結構,增加蛋白質,減少植物纖維素攝人量後,泌尿繫結石的發病率顯著上升。相反,無動物蛋白質的蔬菜飲食雖然含草酸鹽較高,但泌尿繫結石發生的危險性低。Robemcm報道,素食者上尿路結石的發病率只相當於同年齡、性別和社會階層非素食者的40%?60%。以上資料充分說明了動物蛋白質在泌尿繫結石形成過程中的重要性。
高蛋白質飲食增加泌尿繫結石發病率的機制很複雜,其中結石的促進因子和或抑制因子都可能在其中起一定的作用。一般來說,高蛋白質飲食後可致尿液生化的一系列改變:
尿鈣排洩高蛋白質飲食能促進尿鈣的排洩增加。比較食物蛋白質含量對含鈣結石患者和正常人的尿鈣排洩影響程度時發現,攝入高蛋白質飲食後,含鈣結石患者的尿鈣增加更加明顯。高蛋白質飲食促進尿鈣排洩增加的作用機制目前仍不清楚,可能與飲食中的高含量蛋白質促進體內胰島素、生長激素和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加有關。
尿草酸和尿尿酸的排洩食物蛋白質中含量較多的醇酸酯、甘氨酸、羥腩氨酸都是主要的草酸前體,它們在體內經過代謝後將生成草酸。因此,攝人大量的蛋白質能夠增加尿液草酸的排洩。但也有報道認為攝入高蛋白質飲食後,尿草酸的排洩並不增加。食物蛋白質中的嘌呤和嘌呤前體物質在體內代謝的終末產物是尿酸。因此,增加食物蛋白質特別是動物蛋白質的進食,能夠提{尿液中尿酸的排洩量。尿液中的草酸和尿酸含量的增加均可以提{泌尿繫結石的成石危險因素,促進結石的形成尿枸櫞酸和尿酸性粘多糖的活性流行病學調搜芯勘礱鰨蜩坶謁崤判辜跎偈嗆頗蚵方崾緯傻奈O找蛩刂弧D殼耙丫潰坶謁崾且種坪頗蚵方崾緯傻奈鎦剩芄揮敫評胱域希傭行У亟檔湍蛞褐懈頻吶判梗檔湍蛞翰菟岣萍傲姿岣頻謀ズ投取M保坶謁嶧箍梢砸種撇菟岣平峋У男緯珊途奐S斜ǖ潰叩鞍字室晨梢允鼓蛞鴻坶謁岬吶判菇檔27%。飲食中的蛋白質能夠降低尿液酸性粘多糖的排洩,而且它對腎結石患者的影響程度比正常人更為明顯。目前認為,酸性粘多糖能夠抑制尿液中草酸鈣結晶的形成,是尿路草酸鈣結石形成的抑制因子之一。
尿pH值高動物蛋白質的攝人,增加機體的酸負荷,導致尿液pH值下降,後者又進一步 促使尿鈣排洩增加和尿枸櫞酸鹽排洩臧少。同時,4. 5?5. 5之間的尿液PH值範圍,最有利於尿酸鹽結晶的形成。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