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人偏愛“白姓”草藥美膚,在古書上曾記載了,在金朝,有個皇帝叫章宋完顏瓊,他配製了一款金國宮女八白散,取白丁香、白殭蠶、白牽牛、白蒺藜、白芨各 112g,白芷 75g,白附子、白茯苓各19g,另加皁角、綠豆少許,共研細成粉,每日化湯洗面,能令人面白如玉,大受宮女歡迎。
七白膏
最早的記載可追溯到宋代的《太平聖惠方》,元代的《御藥院方》也載有此方。由香白芷、白蘞、白朮各 40g,白茯苓 12g,白芨 18g,白附子12g,細辛 12g,共研成細粉,用雞蛋白調勻,製成丸子一般大小陰乾貯藏 ,每天晚上洗淨臉,再將藥丸用淘米水磨汁,取汁塗於面部。
解方
方中白朮、白及、白芷、白茯苓均有去黑斑之效,白朮、白茯苓同用健脾除溼、駐顏去黑斑,白芷、細辛祛風勝溼,細辛、白附子散寒除鬱,白蘞[liǎn]散結消腫,療面上皰瘡,白及化瘀生肌、愈皮損皸裂。白附子主面上百病,除斑痕穢疵,加雞子白清熱解毒,全方配伍周詳,直接作用於面部,消散面部黑氣,使之白皙潤澤。
方中大部分藥名有一個共同的特徵 ,那就是都“姓白”。從中醫象形學來說,帶白字的藥物一般具有增白潤色的作用 。
現也有很多七白散的改良版 但大多成分均為來自"白家"
1、白朮
味苦,性溫。健脾益氣,去溼利水。脾胃不好的人氣色不好臉色發黃,白朮可以調理脾胃,補氣益血,美白潤膚。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白朮能抗氧化。
2、白蒺藜
味苦、辛,性溫。明目抗衰老,去除面痕。《本草綱目》曰:“洗面黑,去斑。”
3、白芷
味香、辛,性溫,是一味解表藥,一些美白方中常用白芷。能改善人體微迴圈,促進面板新陳代謝,延緩面板衰老,消除面部色斑。
4、白附子
味辛、甘。祛風痰,定驚搐,解毒散結,止痛,現在中醫治療中風、面癱會用到這味藥。需要注意的是,白附子有輕微毒性。
5、白芨
味苦、甘,性平。美白祛斑,收斂止血,消腫生肌,對痤瘡、體癬、疤痕等面板問題有一定作用。
6、白茯苓
味甘、淡,性平。祛斑增白、潤澤面板,助白朮健脾益氣。
7、白蘞
味辛、甘,性涼。清熱解毒,抗菌消炎,常用於各種面板炎症。
8、白殭蠶
家蠶的幼蟲在未吐絲前,因感染白僵菌而發病致死的僵化蟲體。味鹹、辛,性平。祛斑美顏,祛風,可治面黑、雀斑、口眼歪斜等症。
將以上中藥打成細粉,用純淨水、蛋清或蜂蜜調為糊狀,敷於面部即成。每天早晚各用一次,如沒有時間,晚上用一次也可以,需堅持用一段時間,美白祛斑效果那是相當的好。
美白需要內外兼修
一個人的好氣色、好膚色是由內而外散發的,有了好身體好心情,自然容光煥發。相反,如果女性貧血、月經不調或者長期焦慮失眠,面板就可能暗黃無光。因此,要想擁有白皙水潤的面板就要內外兼修。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