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情感障礙科 主任醫師 苗國棟

  本文所說的分數不是反映各種考試成績或評估標準的分數,是數學計算中由分子、分母和分數線構成的分數。我希望能用分數這樣的數學形式來理性地分析和認識罹患精神疾病後爭取獲得痊癒療效和完全康復的重要性。

  罹患精神疾病後,很多病人及其家屬是悲觀的。

  1、因為他們不知道精神疾病轉歸的知識和爭取最佳轉歸的可能和方法。

  2、面對患者發病後疾病表現的束手無策和常有的悲觀性認知習慣,讓他們難以展望可能並非悲觀的前景。

  3、一般人群對精神疾病悲觀性、眾口鑠金式傳言的自動接受習慣。

  4、還有可能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社會上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視和患者與家人的病恥感。

  如何能讓精神疾病患者及其親屬正確乃至相對樂觀地看待和應對患精神疾病後的困局呢?我想,醫務人員除了基於高尚醫德和善良人性的醫療行為,即採用正確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正確診治疾病,並採用最佳的康復治療理念和技術促使患者功能康復、迴歸社會的艱苦努力之外,還應該幫助他們學會用“風物長宜放眼量”的大局觀念正確評估疾病的大體轉歸方向,認識到疾病只是人生河流中一段摻入了含有苦水支流的河段,並不是人生這條完整的河流。

  在日常工作中,我就用兩個分數值來向患者和患者家屬闡述這樣的認識和理念。

  1、計算患病時間長度與生命長度的比值。

        我說,在積極有效治療疾病的前提下,把患病後到治癒的時間長度作為分子,把人的壽命長度作為分母,這個分數肯定是個很小分數值的分數:假設一個於15歲起病的少年雙相障礙患者在患病一年後開始治療,若治療有效、康復良好,達到痊癒水平需要3-5年的時間。加上治前一年的病程在內,他從患病到治癒的時間是4-6年。若以廣州本地居民平均預期壽命81.34歲(2015年統計)計算,4-6年作為分子,平均壽命80歲作分母,這個分數值就在二十分之一至四十分之三。有了這樣的一個計算過程,無論是患者本人,還是其家屬,都會意識到患者患病的時間可以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分數。這樣,他們對疾病的治療意願和信心就會大大增強。即使是病程更長的患者,若能堅持規範治療,其因患病而處於承受疾病折磨的痛苦時間長度,與生命長度的比值或分數也都是一個很小或微不足道的數值。之所以很多患者及其家屬在患者患病後不會這樣想,習慣於“總把當前當永遠”的負性認知模式也是原因之一。

  2、計算治療期長度與生命長度的比值。

  在很多患者及其家屬的眼裡,罹患多屬於慢性過程的精神疾病後服藥治療的相對長期性,也是讓他們覺得治療是遙遙無期的歷程。實際上,現代精神病學已經給精神科醫生和患者們展現了越來越光明的前景:在診斷正確的前提下,經過包括心理治療在內的系統、規範的專科治療和紮實有效的康復訓練,絕大多數患者在首次乃至再次發病後是可能達到治癒療效的,而且其中的多數患者更有可能完全恢復社會功能、迴歸社會,成為正常的社會成員。更讓人受到鼓舞的是,若這些患者在正常社會環境中足夠長時間地保持社會功能、完好地扮演社會角色,心理素質得到改善,心理成熟程度發展至健康同齡人的標準,即達到完全治癒的標準,停服藥物後復發的風險就非常小。此時,這些人與健康人無異,完全具備在不服藥的情況下享受幸福人生的條件。

  當然,影響達到這個標準的時間長度的因素很多,其中有可能縮短這一時間的最重要的影響因素至少有以下兩個方面。

  1、來自主要由專業人員實施的各種有效治療干預措施。

  2、患者持之以恆的努力:既要始終如一地接受規範治療和康復訓練,更要始終如一地追求恢復社會功能和促進心理成長的目標,並付諸實施。而且後者對最終是否達到可以完全康復的結局更為重要。

  按照發展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的一般原理,若同樣以於15歲起病、16歲開始規範治療的雙相障礙患者為例,經過最長10年的治療達到完全康復的標準時,患者也只有26歲,完全可以成為能夠在社會上謀生、戀愛、結婚、生育的正常社會成員。將長達10年的治療期作為分子,將人生80歲的預期壽命作為分母,這個分數也只是八分之一。若用堅持人生八分之一長度的規範治療和康復,去贏得人生後五十多年的幸福時光,怎麼看也是非常划算的。

  我認為,如果患者和家屬們認真計算過以上兩個分數值,並在此基礎上追求完全治癒的目標,患了精神疾病也就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了。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