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一直以來都是令人頭疼的疾病,尤其是惡性腫瘤,嚴重威脅了人們的健康與生命,每每談及腫瘤,不少人瞬間臉色大變,腫瘤面前,除了要保持好的心態,有效的治療手段當然也是不可缺少的!說起治療手段,國醫大師何任有不少的臨床經驗。
一、治療的基本法則——扶正祛邪
惡性腫瘤是一種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和生命的疾病,雖然惡性腫瘤也歸屬在癥瘕、積聚的範圍討論,但從根本上來說總離不開正氣與邪氣兩個方面。
中醫對疾病發生之認識,都是在“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基本理論上加以發揮的。我們講的扶正祛邪,也是立足於這一基本觀點。所謂“扶正”,是扶助人體對“邪”的防禦能力,使人體達到正常功能,即所謂培本。明·李士材根據《內經》治病必求於本的說法,提出“善為醫者,必責根本。而本有先後天之辨,先天之本在腎,後天之本在脾”。這樣就明確地使“扶正”的具體措施在一定程式上落實在培補脾腎這個方面。“正”得到扶助,使之達到正常功能就能防禦病邪,因而“祛邪”之功一方面既可以從“扶正”間接地得到,而用藥直接抗病制邪也是“祛邪”的另一方面措施。
“先天之本在腎,後天之本在脾。”
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意味著腎為人身對內外環境的變化能起一定效率的生理反應。《難經·三十六難》說:“腎兩者,非皆腎也,其左者為腎,右者為命門。”強調了腎中陽氣之重要。明·張介賓說:“命門為精血之海,脾胃為元氣之根,水火之宅,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命門有火候,即元陽之謂也,即生物之火也。”這都說明“命門”是生命關鍵之處,是先天之氣蘊藏之所在,是人體生化的來源,是生命的根本。就整個腎的概念來看,它還具備了“藏精”、“主水”、“納氣”、“主骨”、“生髓”、“開竅於耳及二陰”的廣泛功能。精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人體多種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腎精化生腎氣,它包含了“元陰”、“元陽”、“真陰”、“真陽”。這提示,腎是調節人體的生長、成熟、防禦、應激、平衡、代謝等各項重大作用的所在。由此而使我們明確,不是從解剖而是從整個腎的功能來看它極為重要的作用。
脾為後天之本。《內經》說:“脾為倉廩之官,五味出焉,能化糟粕,轉味而出入者也。”又謂:“脾與胃,以膜相連,而能為胃行其津液。”脾、胃、肝、膽、小腸、大腸,都屬消化系統。脾主運化,主肌肉,主升清降濁,主四肢,開竅於口,其華在面。脾又有統血之功。故脾有運化水谷精微和水溼,統攝血液,使其能正常運行於經脈,不使外溢的作用,並主四肢、肌肉之濡養活動。脾與胃既相為表裡,又為營血生化之源,故為後天之本。這是以說明脾對全身的協調活動,特別是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合成、代謝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對全身氣血的充盈和虛衰、肌肉四肢之健旺和怠乏、面色脣口的潤澤和萎枯都有極大的影響。
從上面的探索可以看出,中醫對脾腎於全身的影響視“脾腎為本”是有根據的,所以何任教授強調,扶正祛邪的法則,總的就是以扶脾、腎為重點,當然這中間包括對氣、血、陰、陽的扶助補益在內。在運用扶正的補養方法時,首先照顧脾胃,因為如果這個後天生化之源不能很好運化,那麼任何補養都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故扶正法對脾胃的注意應放在首位。脾腎兩者沒有衰敗,則抗病祛邪就有了本身的基礎。何任教授對防治腫瘤,按其不同病情或以補脾為主,或以補腎為主,或脾腎雙補。在扶正的同時,並配以祛邪制病(抗癌)藥。將扶正的補益藥與抗病(癌)藥同用,比單純的用抗癌藥似乎更為有益,更少副作用。
二、應用扶正祛邪法的十二字要訣
何任教授認為對於惡性腫瘤的治療應採取中西醫結合的綜合療法,如手術、放療、化療與中醫中藥相結合,取長補短,以期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就中醫中藥治療而言,何任教授強調,使用扶正祛邪法則,必須掌握十二字要領——“不斷扶正,適時攻邪,隨證治之”。
“不斷扶正”,就是指治療自始至終以調整正氣,培益本元,使病人提高抗病能力,只是視不同的階段,用藥程式上略有輕重而已。
“適時攻邪”,即適時地用中藥抗癌藥。所謂適時,比如說,一面在化療或放療,即其他醫生用攻邪的多了,中藥就不一定再用攻癌藥物,而如果化療等告一段落或結束,恢復期間,可以適時多用些抗癌中藥。
“隨證治之”,就是指在癌腫治療過程中,由於症狀的輕重,病程的長短,以及年齡、性別的各異,飲食、環境的不同,出現的證情多種多樣,不盡相同,視證情而進出。如出現發熱、疼痛、出血等症狀,這就要隨時加減藥物,如解熱、鎮痛、止痛、止血等。有些輕的合併症狀,如化療後的胃納差或嘔吐等,就要針對症狀而用藥。一般隨證常用清、解、和、滲以及消導、開胃、調達和營、解熱止痛、消腫利尿以及安髒氣。
三、應用扶正祛邪法的注意事項
中醫中藥治腫瘤方法較多,用藥亦有各種學術見解之不同,應該加以選擇。一是用單純扶正補益藥來治腫瘤,如確實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則對減少腫瘤轉移和復發將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目前尚少例證。二是以攻邪為主的方法,一般值得大力推廣採用,也是無數案例證實有效的果斷做法。如果邪實明顯,正氣不衰,防止復發轉移,攻堅散結宜急,藥量可適當加重;若一般腫瘤手術、放療、化療以後,病邪趨於緩解,正氣有恢復傾向,但氣陰損傷還明視訊記憶體在時,則攻邪之藥宜適當減量並逐漸配合一些扶正、培本之品為妥。三是扶正祛邪同時合用的方法,如果病例選擇恰當,本方法是可取的。面對邪正的矛盾,要做到“祛邪不傷正,扶正助祛邪”。至於扶正與祛邪何者為主,二者是有區別的,但也不能截然分割。機體情況差異很大,邪正力量對比亦各不相同,不能籠統說以何為主。大體早中期,體力未衰,氣血未損,可偏重攻邪;若晚期,氣血衰敗,應以扶正為主,但也不能忽視攻邪。像腫瘤這樣一種比較複雜而病程迂迴曲折的病證,要摸出一個精確平穩而又有效率的無疵的治療方法,確實要細緻體味和探索。“玉石俱焚”的做法並不可取,要做到既不傷正,又不助邪,探討恰當的扶正祛邪同時進行的做法可能是另闢蹊徑的。這是以“無虛虛”、“無實實”為根據的,不至於“故疾未已,新病復起”。腫瘤固然不動而病人已奄奄一息,這是醫生病人都不希望的事,因而用藥要視病證而施,當用峻猛,如病人能承受,且有所見效,就得堅持守方,不可輟藥。若是藥後病人明顯出現副作用,就應調換措施。“粗工凶凶,以為可攻”的蠻幹,是欠妥當的。而扶正祛邪同時進行的做法,可以減少或者避免這種不足之處。在我國目前條件下,遇到明確診斷為腫瘤而又可適當做手術的,儘量使之手術,力爭做得早,做得好。手術切除後,結合服中藥治療比較妥當。有些病人畏懼手術,或不具備手術指徵,要求單獨用中醫中藥治療,則要慎重對待,要加倍地注意,嚴密地定時檢查,果斷處理,決不能掉以輕心。扶正祛邪的另一側面就是飲食要恰當。有目的地攝取有扶正祛邪作用的食物,亦是有助復健的。何任教授曾遇一多發性直腸息肉患者,經X線攝片證實,但又不具備手術指徵,乃囑每日燉食薏米50~100克,代早餐,未服其他藥,連服半年以後,再攝片腸息肉已不明顯。即使是癌瘤患者日服薏米、茯苓,對防止復發亦有益無害,其藥理作用、機轉如何,應該進一步探索。
四、常用於惡性腫瘤的扶正祛邪方藥
何任教授不僅掌握傳統中藥的性味功效,而且經常吸取現代醫學研究中藥的新知識。他常給我們介紹說:補脾、益氣藥有四君子湯、紅棗、黃芪、薏苡仁等,補血養陰藥有當歸、雞血藤、丹蔘、天冬、麥冬、沙蔘等,補腎有地黃、杜仲、川斷、六味地黃丸等,均視病情而選擇。抗癌祛邪藥如貓人蔘,多用治麻風及腫瘤。薏仁,藥理實驗對癌瘤有抑制作用及治扁平疣有效,並有健脾滲溼作用,每日煮食30克,空腹代早餐,效用頗為理想。白花蛇舌草,藥理實驗對癌瘤、白血病有抑制作用並能促進抗體形成,增加白細胞吞噬力。半枝蓮,藥理實驗對癌瘤有抑制作用,少數病例服用本品後略有大便次數增多之副作用。扶正藥中有些也有抗癌作用,如白朮,藥理實驗能抑制某些癌瘤並有免疫促進作用,甘草對實驗動物骨髓瘤等有抑制作用,茯苓、豬苓等也有抑瘤、增加抗體等功能。
五、惡性腫瘤的預防及其他
1、癌腫的預防
癌腫是否可以預防,是深為人們所關注的。預防主要途徑,一是病因學預防,二是發病學預防。據有關資料,利用藥物預防癌腫稱為腫瘤化學預防,是目前較現實可行的方法。近時中醫刊物曾報道抗癌乙片對食管癌前病變的阻斷性治療有效。服藥若干時間,對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癌變有良好的阻斷效果。經數千例實驗樣本證實,從食管癌前病變的藥物阻斷性治療,說明是一條可行的有效的預防途徑。
2、中藥提取抗癌藥的問題
從中藥中篩選抗癌藥已進行了多年,有的提取出它的主要成分,成為一種新的化療藥物。這種不以中醫理論為指導,更離開了中醫傳統理論和辨證論治的運用,也是值得探討的。
3、以中醫理論指導下辨證論治地應用中藥
在治療癌腫臨床中已應用多年,但癌腫的辨證論治,實際上是正、邪、虛、實,並進一步可以分氣、血、陰、陽。如此辨別,大致是可行的。不宜分型過細,而在於隨證治之。有人主張治癌腫都要用軟堅散結的方法,因為癌腫一般都有癌塊存在。這確是各種癌腫的共性,也是臨床上用軟堅散結等方法的依據,但癌腫同時也都有它的個性,有的癌腫就不宜用軟堅散結,此不可不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