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副主任醫師 王清賢

  你知道嗎?不僅人可以患癌,我們日常食用的食物也會“患癌”。這樣的食物不但會失去原有的營養價值,人吃後還會增加患癌風險。接下來,將帶領大家學會識別食物發出的“癌變”症狀。

  症狀一:發黃發褐

  代表食物:紅燒肉、烙餅

  含有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食物經過120℃以上高溫烹製後,顏色會發黃髮褐,同時釋放出誘人的香氣,這個反應叫美拉德反應。比如紅燒肉、烤鴨、烤麵包、烙餅、油炸食物……各種烹調後顏色變深發褐的處理,幾乎都促進美拉德反應。國際公認的致癌物丙烯醯胺是這個反應的一個產物,一般來說,食物加熱後顏色越深重,香味越濃郁,丙烯醯胺含量也會越高。因此,饅頭片、麵包片不要烤到太黃的程度,儘量少吃烤制、煎炸、膨化的薯類製品,如炸薯片等。

  症狀二:有氨水味

  代表食物:醃肉、海米

  沒幹透的蝦皮、海米,因為蛋白質含量高,特別容易滋生細菌。在儲存過程中,蛋白質經過微生物的作用,先變成肽和氨基酸,再分解成低階胺和氨氣,導致食物有氨水味。低階胺不僅有一定毒性,還非常容易和水產品中少量的亞硝酸鹽結合,形成強致癌物———亞硝胺。這類物質是促進食管癌和胃癌發病的重要化學因素。容易發生此類變質的食物還有醃魚、醃肉、魷魚絲、乾貝、魚乾等。蝦皮、海米等食物出現異味要堅決扔掉,即便水洗後,也不能放心吃。這類食物應該密封后放入冰箱,並且不要久存。

  症狀三:變焦

  代表食物:炸魚、燒烤

  魚、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加熱超過200℃後會產生致癌物——雜環胺。雜環胺化合物具有較強的致癌性和致基因突變作用。一般來說,加熱溫度越高、時間越長、食物水分含量越少,產生的雜環胺越多。特別是變焦的魚、肉類食品,不僅含有大量雜環胺,同時還有苯並芘、丙烯醯胺等其他致癌物。在外就餐,少吃燒烤、炸魚等食物。家庭中儘量避免油炸和燻烤等烹調方式,用炒菜、烤箱烤制和水煎來替代。如果一定要吃燻烤和油炸食品,應該搭配綠葉菜和豆類、粗糧一起吃。

  症狀四:發黴發苦

  代表食物:花生、瓜子

  受黴菌汙染的食物在溫暖潮溼的環境下常會發黴變質,產生毒素,比如黃麴黴毒素,它被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一類致癌物,在自然界所有物質中毒性名列第一。黃麴黴菌最喜歡在果仁和含油的種子內生長,尤其在花生等堅果中多見。此外,容易發黴的食物還有玉米、大米、大麥、小麥等糧食。當發現花生、瓜子、榛子、松仁等果仁輕微變黃甚至發黑、味苦,皺皮變色,穀物表面上長有黃綠色黴菌或破損、皺縮、變色時,應該丟棄。存放堅果和糧食一定要保持通風,以防黴菌生長。

  總結:由上可知,我們日常的飲食關係著我們的健康,不要貪圖一時的口食之慾而食用了這些健康殺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