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脊柱外科 主任醫師 宋文慧

  功能鍛鍊對腰椎術後的病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術後臥床期間的四肢功能鍛鍊,可以預防肌肉萎縮,防止神經根粘連,提高機體的抵抗力,預防併發症的發生。如:擴胸運動,深呼吸運動能增加肺活量,促進肺換氣,預防肺部併發症;每日進行腹部順時針的按摩可增強胃腸蠕動,減少腹脹,便祕及尿瀦留的發生。手術後病人的功能鍛鍊要在醫生和護士的指導下進行。

  術後48 小時後做雙下肢的伸肌和屈肌的鍛鍊。

  目的:

  1、促進肢體的血液迴圈,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2、恢復萎縮肌肉的肌力,恢復肢體功能;

  3、防止術後神經根粘連。

  鍛鍊方法:術後第一天,做雙下肢的伸肌和屈肌的鍛鍊。

  伸肌鍛鍊:仰臥位,伸直膝關節,足用力背屈,堅持5—10 秒後再放鬆,兩腿交替為一組。開始時每次做10—20 組,每日2—3
次,逐漸遞增鍛鍊次數。

  屈肌訓練:仰臥位,伸直膝關節,做足跖屈訓練,每日2—3 次,開始時每組做10—20 次,以後逐漸遞增鍛鍊次數;術後第 3-14 天,做綜合下肢肌肉的功能鍛鍊。

  方法:仰臥位,做伸、屈膝髖關節的活動,兩腿交替反覆進行,每日 2—3 次,開始時每次10—20 次,以後逐漸遞增。

  注:足背屈即向上勾腳尖,足跖屈即足尖向下踩。

  術後2周後做腰背肌功能鍛鍊。

  目的:

  術後腰背肌及腹肌的鍛鍊可使其肌力增強,起到內支具作用,有利於腰椎的穩定性,鞏固手術治療效果。

  鍛鍊方法:

  1、“五點支撐”法:仰臥位,頭、雙肘和雙足跟為支點,腰背部儘量懸空;

  2、“四點支撐”法:仰臥位,雙手和雙足跟為支點,胸腰部挺起,軀幹懸空,主要適用於青壯年;

  3、 “三點支撐”法:仰臥位,上肢放於胸前,頭及雙足跟為支點,腰背部儘量後伸,使背懸空。頸椎有病變者慎用;

  4、“小燕飛”:俯臥位,腹部支撐,雙上肢,雙下肢及頭部儘量後伸。  

  鍛鍊原則:

  每日2—3 次,每次持續5—10 秒鐘,然後放下休息5—10 秒鐘,再重複上述動作,如此反覆5—10
個為一次,循序漸進,逐漸增加訓練數量和次數,以腰部肌肉無痠痛為適度。

  術後下地活動的方法。

  手術後 1 周左右,拍片後根據內固定及骨質情況,可以佩帶腰圍或支具下床活動了。

  1、先將床搖起,在腰部墊一軟枕靠坐約 20 分鐘左右,以適應體位的改變;

  2、如無心慌,噁心等不適症狀,可以臀部為中心,在床邊空坐;

  3、如無不適,可在護理人員或家屬的幫助下站立片刻,也可以藉助習步架的力量原地抬腿;

  4、如無心慌或腿打軟站立不住等情況,可藉助習步架行走;

  5、下肢及腰部肌肉有力量後方可逐漸獨立行走。

  康復訓練的注意事項。

  1、腰椎術後的功能訓練計劃,要因人而宜,根據年齡,病情,手術方式及病人的身體狀況及耐受性決定康復訓練的強度;

  2、任何功能訓練都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數量由少到多,時間由短到長,次數逐漸增加,強度由弱變強;

  3、康復訓練要在醫生和護士的指導下進行;

  4、手術年齡超過 65 歲,心功能不全者,術中出血量較大,多椎板切除的病人,鍛鍊時間及方式應根據醫囑適當推遲開始鍛鍊時間或適度減少鍛鍊強度;

  5、功能訓練完成後,應以雙下肢及腰部肌肉無明顯痠痛感為適度。

  佩帶腰圍支具。

  目的:

  1、保持腰椎正常的生理前凸,增加脊柱的穩定性;

  2、減輕脊柱的負荷;

  3、防止腰部過度的扭屈,旋轉,加快骨骼的癒合。

  出院後注意事項。

  1、飲食方面:可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飲食,如雞蛋,瘦肉,新鮮的瓜果蔬菜。避免暴飲暴食,注意飲食搭配。如有特殊疾病,如糖尿病,應控制飲食。如有慢性疾病,如心臟病,糖尿病或有出院帶藥者,按時服用;並保持大便的通暢。

  2、休息與鍛鍊:以臥床休息為主,臥硬板床為宜,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繼續功能訓練,如股四頭肌,腰背肌及腹肌的訓練,要循序漸進的增加,要量化;避免彎腰拱背的動作;避免腰部側彎,扭曲的突然用力;避免重體力勞動和激烈的運動;避免穿高跟鞋;儘量少坐,多臥床,適當的活動;堅持戴腰圍或支具3
個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