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鍼灸科 副主任醫師 馬建華

  什麼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鍼灸科特有的一種預防、治療疾病的手法,是我國傳統醫學――中醫學――“治未病”理念的很好體現,它是指在夏季氣溫最高、陽氣最旺之時,對於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病變,在疾病還未發作之前,進行預防性治療的一系列治法的總稱。

  中醫學認為,“上醫”――高明的醫生,應該“治未病”,即“未病先防”與“既病防變”。傳說有人曾經問扁鵲他們兄弟三人誰的醫術高明,扁鵲說大哥最高明,因為他能在疾病還沒發生之前就將疾病預防住了,而自己只會治療已經很嚴重的疾病,雖然名氣大,但並不是高明的醫生。可見“治未病”理念在中醫學中的重要地位。實際上,“治未病”既可以減少病痛,又可以避免經濟損失,並且保護勞動力,創造財富。一舉三得。

  具體來說,“治未病”就是:一方面,在疾病尚未發生之前,通過對身體的保健調理,增強正氣,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以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預防疾病發生的目的;另一方面,對於已經發生的疾病,要根據疾病的變化規律,在疾病尚未累及更多臟腑經絡之前,採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傳變,保護好未受累及的臟腑,這樣才能起到“桴鼓相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個理論思想的指導下,中醫特別重視疾病的預防,並由此發明了很多的方法,目前在臨床上比較普遍應用的當屬“冬病夏治”,即夏季入伏時節的藥物貼敷了。

  冬病夏治的原理是什麼?

  “冬病”是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病變,以及在夏季表現出冬天之寒證者,如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溼、類風溼等。再比如在夏季怕風畏冷,不喜空調、電扇,喜溫燙食物,欲穿長袖衣衫等表現亦屬此範圍。  “夏治”是指在夏季氣溫最高、陽氣最旺之時,運用鍼灸、天灸或內服藥物來治療或預防上述疾病。

  中醫學認為,冬病夏治的原理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

  1.中醫學的天人相應理論。

  中醫天人相應理論認為,天人是合一的,人體陰陽氣血的盛衰,與自然界有著密切的關係,兩者可以互相影響。人體的陽氣與自然界的陽氣,生於春,旺於夏,收於秋,而藏於冬。伏天時,自然界夏季陽氣最旺,人體的陽氣在夏天也應達到最高。

  2.中醫學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理論。

  自然界存在著許多致病因子,古人將之概括為風、寒、暑、溼、燥、火,稱為“六淫”,其中寒邪引發的疾病,發病時間以冬季為主。但中醫認為,疾病的形成,外因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人的體質狀態,遭受寒邪侵犯的人往往機體陽氣不足,寒邪積久不散更傷陽氣,導致內寒。所以說“冬病”多以寒邪侵入為外因,以患者體質的陽氣不足為內因。

  《內經》認為:“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強調了“陽氣”對於人體健康長壽的重要性。對於“陽氣”病症,《內經》雲“春夏養陽”,即是在春夏季節,順應天人相應之養生大道,借天之陽而補人體之陽;加之夏季人體面板的腠理疏鬆,陽盛於外而虛於內。在此時,藉助自然界旺盛的陽氣,養其內虛之陽,以助人體陽氣的生長,在治療疾病上可以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三伏天,人體面板的腠理完全開洩,選取特定的穴位進行敷貼,所貼藥物最容易由面板滲入穴位經絡,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對相應的臟腑起到扶正去邪的效果,

  3.治未病理論。

  夏天是“冬病”緩解期,天氣炎熱,人體陽氣相對旺盛,尤其在三伏天,在此期間進行冬病夏治,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力,從而扶正祛邪、預防疾病,未病先防,減少冬天發病次數,降低發病程度,達到標本兼治、促進疾病痊癒的目的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適應症有哪些?

  1.呼吸系統疾病:

  1.1小兒及成人哮喘、咳嗽;

  1.2反覆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體虛易感冒等);

  1.3老年慢性支氣管炎。

  2. 消化系統疾病:

  胃炎、胃竇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表現為胃脘疼痛、喜暖畏寒、得冷食疼痛發作、得暖疼痛緩解等。

  3. 骨關節病變:

  風溼性、類風溼關節炎、骨質增生、肩周炎、坐骨神經痛等。

  4. 免疫功能低下、凍瘡、鼻炎等。

  哪些人不適宜進行敷貼治療?

  1.孕婦;

  2.有嚴重心肺功能疾患的人;

  3.對藥物、膠布過敏的患者;

  4.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的患者。

  敷貼期間的注意事項:

  1.注意貼敷時間不要過長,避免起泡,以免引起感染;

  2.一旦起泡,小的可不必處理,直徑達一釐米的,最好用消毒針頭將水泡挑破,再塗上紫草油或龍膽紫;

  3.禁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4.不要貪涼;

  5.不要吃肥甘厚膩、生痰助溼的食物;

  6.禁食海鮮、蝦等發物,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藥膳配合

  參蛤烏合粥

  原料:人蔘粉3克,蛤蚧粉2克,何首烏15克,百合12克,梗米60克。

  做法:先將何首烏、百合加水500毫升左右,煮至約200毫升,然後去渣,加粳米煮成粥,待熟時加入人蔘粉、蛤蚧粉,加以攪勻,趁溫服用。

  功效:益氣補腎,滋陰養肺,納氣定喘。

  適應症:凡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及哮喘而表現為“陰陽俱虛”或“氣陰兩虛”者均可用之。

  橘棗茶

  原料:橘皮10克,紅棗15克。

  做法:將橘皮切絲,紅棗炒焦,以上2味一同放入茶杯中,加入沸水沖泡。代茶頻飲。功效:理氣調中,燥溼化痰。

  適應症:胃脘脹疼痛,喜暖怕涼者。

  川烏粥

  原料:川烏末20克、粳米50克、薑汁1匙、蜂蜜3匙

  做法:川烏生用去皮尖並搗成末,同米用慢火熬熟,稀薄,不要稠,下薑汁、蜂蜜,攪勻,空腹服之,以溫為佳。

  功效:溫經散寒止痛

  適應症:風溼性關節炎患者關節肢體疼痛較甚、遇寒加重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