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腎臟病科 主任醫師 俞雨生

  近十多年來,無論是血液透析還是腹膜透析均在自身技術上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觀察發現兩種透析模式在是不同型別的終末期腎功能衰竭 (ESRD) 患者中療效相差甚遠。

  對於殘餘較多尿量的 ESRD 患者,腹膜透析 (PD) 不僅能充分發揮其透析效能,而且病人的生存質量以及存活率類似與血液透析 (HD) 患者,甚至更優。除此之外, PD 可以比 HD 更長時間地維持殘餘腎功能 (RRF) 狀態。但 RRF 喪失或低下的患者,其透析效能無法與HD相比。

  越來越多的臨床實踐業已證明 ESRD 患者的 RRF 狀態是決定 PD 效能及患者生存質量的關鍵。因此,臨床上如何合理地選擇 PD 適應症以及保護PD 患者的 RRF 是專科大夫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PD 與 HD 的不同特點與選擇

  PD 與 HD 最大不同在於前者透析過程中血流動力學波動極小,而且體內始終保持著一定的容量負荷,故透析本身不會像 HD那樣由於超濾而誘發或加重腎臟缺血性損傷。這也是 PD 在保護 RRF 方面優於 HD 的關鍵所在。而 HD可以頻繁地更換透析器,不僅透析能穩定,而且透析膜的效能較腹膜維持時間更長。由此看來,PD 與 HD雖然都是腎臟替代治療的重要手段,但從治療原理上看,各有其相互不可代替的優勢。因此,在選擇治療方案時,應根據 ESRD 患者病情,特別 RRF 狀態,並結合 PD與 HD 的治療優勢加以綜合考慮。

  PD 治療人群定位與優勢

  對於 PD 來講,其治療優勢人群應定位在有 RRF 的 ESRD 患者,尤其是間質小管性疾病以及 CRF 基礎上伴有 AKI 的患者。前者除疾病本身進展較慢外,由於小管濃縮功能障礙,機體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迴圈血容量不足。而 PD 獨特的透析模式恰好能從疾病的病理生理機制上彌補這方面缺陷,減輕或改善腎血流量不足及腎缺血狀態,從而達到保護 RRF 的目的。而 RRF 的存在,又在維持ESRD 患者機體容量平衡、調節血壓、保持鈣磷代謝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由於腎小球濾膜的孔徑明顯大於腹膜,故 PD 患者經殘餘腎清除的氮質產物及中分子物質遠遠多於腹透液。因此,只要有 RRF 存在,PD 完全能達到與 HD 相同的透析效能,甚至更好。許多研究亦早已證明,殘餘腎腎小球濾過率 (rGFR) 為 1ml/min 時,相當於殘餘腎臟每週可清除容量 10L 左右。而 rGFR 每下降 1ml/min ,每週尿素等氮質毒素物質的清除量減少 10L 左右,由此足以說明 RRF 狀態是成功 PD 關鍵所在。因此,筆者認為應對所有將行 PD的ESRD 患者,需先評估其 RRF 狀態後再作決定。

  如何制定PD透析處方

  根據RRF狀態制定透析處方也是提高 PD 透析效能的關鍵。目前臨床上對PD病人應採用多大透析劑量並沒有統一的標準,目前透析處方的制定大多都取決於主管醫師的臨床經驗,透析方案及劑量也相對單一。當前PD治療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透析劑量與病人的 RRF 狀態、體形大小及代謝狀況沒有有機地聯絡起來。

  在臨床實踐中我們發現,透析劑量過大,並不一定會增加透析效能, 反而會因透析容量上升而引起 RRF的加速減退,而影響透析效能;同時還會因超濾量過多,增加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物質的丟失。而透析劑量不足,難以將機體每日產生的代謝產物排出體外。因而,相同的透析劑量在不同的病人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所以,臨床根據每位病人實際狀態個體化地制定透析處方是十分必要的。我院以往的研究證明經殘腎清除的氮質代謝產物數量遠較腹透液多。當 rGFR > 4ml/min 時,經殘腎的肌酐清除率佔總體肌酐清除的 60% 以上。因此,在制定透析方案時應優先考慮殘腎的核心作用。這樣,不僅可以提高透析效能,同時也有利於維持RRF的穩定。我院通過對 700 多例不同 RRF 狀態患者的透析狀況分析中找出了透析劑量與RRF及體表面積之間的相差規律,並總結為下列公式:

  以患者的體表面積及RRF狀態作為重要參照資料確定個體化透析劑量後,絕大多數患者能保持良好的透析效能,更突出表現在這些患者殘餘尿量維持時間較長,體內容量狀態亦較為平穩,心血管系統合併症不僅發生少,並較晚。

  總之,RRF狀態是成功PD的關鍵。因此,ESRD患者在決定行PD前應對其作準確地評估。在透析時應優先考慮充分發揮殘腎的作用並加強保護,儘可能減少或避免能導致RRF下降的因素髮生,如長期反覆使用高滲透析液、腎毒性藥物等,並且嚴格控制血壓及預防心血管系統合併症的發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