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胃腸外科 副主任醫師 練磊

  潰瘍性結腸炎的特徵是起源於直腸的慢性炎症並不同程度地累及近端結腸,累及長度不一。有15%-30%的UC患者需要手術治療。手術指徵包括急性結腸炎、惡變等。完全切除所有可能的病變組織在理論上可以治癒UC。

  醫生和患者常常擔心UC長期慢性炎症會引起癌變,那UC究竟會不會引起癌變呢?

  1、UC究竟會不會癌變?

  並非所有的UC患者都會癌變。那麼癌變的高危因素有哪些呢?研究發現,結腸炎症的嚴重程度、全結腸炎(累及脾曲近端)和病程時間長(>8年,全結腸炎)等是高危因素。另外,UC的診斷年齡輕,這往往與大腸癌的風險增加密切相關。另外一些高危因素包括IBD家族史、合併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PSC)。薈萃分析表明UC患者大腸癌的累積風險10年為2.1%、20年為8.5%、30年為17.8%。但是,以人群為基礎的系列研究所報道的年發病率較低,為0.06%到0.2%。儘管如此,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被普遍認為與惡性腫瘤的風險增加相關。因此,即使無生存獲益的相關資料,亦推薦對這些患者進行結腸鏡檢監測。接受定期內鏡監測的患者中通常能夠在早期發現癌症,總體預後相對較好。

  2、如何監測癌變?

  既然UC存在癌變風險,那應該如何預防呢?目前,5-ASA,也就是美沙拉嗪被認為有降低癌變風險的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內鏡醫生的複查和病理醫生的火眼金睛。對於廣泛性結腸炎患者 (病變累及脾曲近端),建議其在發病8年後即開始接受內鏡檢查,並保持每1到2年一次規律的結腸鏡監測。監測的時間將取決於活檢標本是否發現不典型增生。對於左側病變的患者 (病變位於脾曲遠端), 監測可在發病後15年開始或者更早。連續兩次結腸鏡監測陰性的患者可將結腸鏡監測間隔延長至1到3年,具體時間還應根據具體病情來定。此外,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PSC)的患者發生惡性腫瘤的風險更高,發病25年中癌症或不典型增生的累積風險接近50%。因此,推薦這類患者堅持每年進行內鏡監測。

  3、活檢應該怎麼做?

  內鏡監測應當包括整個結直腸每隔10釐米腸段4個象限各取隨機活檢兩份組織,還要包括可疑病變的定向活檢。推薦的內鏡監測包括各段結腸(包括右半結腸、橫結腸、左半結腸、乙狀結腸)4個象限內各取兩份活檢,共32份隨機活檢樣本,分別裝至4個樣本杯中。最少32份的隨機活檢樣本對發現不典型增生有80%到90%的敏感度。息肉樣病變、腫塊、狹窄或炎症周圍明顯不規則黏膜亦需進行定向活檢。此外,如果存在臨近表面“正常”的組織應同時作為正常對照組送檢。可疑有不典型增生的息肉可行息肉切除術,同時臨近黏膜也應做活檢以排除不典型增生。

  放大染色靶向活檢技術能夠更好地發現更微小、扁平、不典型增生的病變。該技術在整個結直腸中應用染色劑或染料(如靛藍胭脂紅或亞甲藍),以提高微小黏膜改變的檢出率。該技術也可以結合包括窄帶成像和鐳射共聚焦顯微內鏡等先進影象處理功能來進一步增加不典型增生區域的發現率。少數前瞻性研究已經證明,這種方法在上皮內癌的發現上較傳統光源內窺鏡具有明顯優勢。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