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介入科 副主任醫師 毛穎民

  俗話說,“人老先老腿”,我們經常聽到身邊一些老年人抱怨膝關節痠痛、不能走遠路、上下樓困難、步履艱難甚至不能自主行走,這些情況,往往預示著可能患了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為特性的慢性關節疾病。關節的痛、腫、活動障礙不斷加重,是骨關節炎的三大表現。瞭解疾病的早期表現,引起重視並採取措施,可有效防止晚期出現的活動不便和可能導致的殘疾。

  骨關節炎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

  輕度:通常為關節輕度或中度間斷性隱痛,休息時好轉,活動後加重。早晨起床時關節僵硬及發緊,也稱“晨僵”,活動後可緩解,這個階段關節活動基本不受影響,但是有點“腿腳不利索”。  

  中度:隨著疾病的進展,疼痛可以逐步加劇,休息時疼痛不能緩解,膝關節在活動時會有“咯噠咯噠”的響聲,或有摩擦的感覺,有時會有關節絞鎖(膝蓋彎到一定的角度就沒法動,不能完全伸直或彎曲)。正常的步行、上下樓、下蹲起立等受到明顯影響。  

  重度:關節紅腫,發熱、疼痛加劇,可出現持續性疼痛,夜間也不能緩解。關節內因骨贅形成或關節積液、關節破壞,造成關節腫大、變形,平地行走也感到困難,甚至完全不能行走。  

  為什麼會發生骨關節炎呢?這要從關節的結構和功能說起

  關節由關節頭、關節軟骨、關節囊構成。關節頭是構成關節的基本結構,關節軟骨光滑,有彈性和韌性,覆蓋在關節頭表面,是滑動摩擦的直接接觸部分,關節囊是一種緻密纖維組織,起到包裹作用,關節囊形成一個封閉的關節腔,內面襯有一層關節滑膜。關節軟骨、關節滑膜不斷地分泌關節滑液,能夠營養關節軟骨,並起到潤滑的作用。關節外面還有韌帶和肌肉包裹,起到加強和穩定關節的作用。

  關節需要承受不斷的活動和壓力,發生滑動摩擦,所以保證關節的正常工作必須要有結實的骨骼作為支撐、光滑平整的軟骨作為接觸面、正常的關節滑液作為潤滑。事實上,正常關節軟骨間的摩擦係數,比冰刀在冰面上滑動還要小。

  關節滑液的重要性

  小貼士

  在正常的關節腔裡,存在著少量的關節滑液,是由關節滑膜的滑膜細胞、軟骨細胞所分泌,主要成分是水、玻璃酸鈉、營養物質、免疫蛋白和少量的細胞。關節滑液可以滲透到軟骨、肌腱等組織。正常的關節滑液清亮、黏稠、柔滑,有一定彈性,起著潤滑關節、緩衝關節的機械壓力和摩擦力的作用,由於軟骨中沒有血管,關節滑液還起到營養軟骨、稀釋並排出軟骨代謝產物的作用。

  進入老年後,關節滑液的分泌也開始減少,並且變得稀薄,對關節的潤滑和營養作用開始變差。在骨關節炎嚴重的情況下,關節受到長期刺激,滑液的分泌會大量增加,但是成分會改變,炎性成分增加,變得稀薄、渾濁,此時的關節液不但起不到潤滑和營養作用,反而會對關節造成傷害,被稱為關節積液。

  隨著機體的老化、關節的過度使用,其結果是關節頭不再結實、發生變形,或者關節軟骨發生磨損、破碎,關節液成分發生變化,不能再起到良好的潤滑和營養作用,關節就會產生疼痛、活動障礙、腫脹,關節在這樣的刺激因素下,破損的軟骨下又會產生骨贅(俗稱“骨質增生”“骨刺”)、滲出炎性液體、進一步加重關節軟骨和滑囊的損傷和破壞。

  骨關節炎可以有以下兩種情況:

  原發性 多發生於中老年,無明確的全身或區域性誘因,多是由於機體老化引起的。

  繼發性 多發生於青壯年,可繼發於創傷、炎症、關節畸形導致的關節受力不均、慢性反覆的積累性勞損所引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