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康復醫學科 主任醫師 胥方元

  1、盲目服中藥治療

  在人們傳統的中醫理念中,“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骨關節炎因為有關節疼痛,所以往往歸為痺證。這種痺證通常是指外部環境,如寒冷、潮溼等原因導致的關節疾病,所以也有人認為是“老寒腿”。但現代醫學卻認為骨關節炎的病因遠遠超出了痺證的範圍,而是多種因素造成的關節軟骨的損害。如果不充分認識這一點,盲目地服中藥治療,則會帶來嚴重的不良後果。中藥並非沒有毒性,一些治療風溼病的活血化瘀、通筋活絡的中藥具有以毒攻毒的作用,但對肝、腎功能等會有損害。曾有患者自行服用藤類植物治療關節痛,結果發生急性腎衰竭。長期盲目治療還會延誤病情,使患者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2、盲目按風溼治療

  因為許多風溼病均有關節疼痛,所以患者常常在沒有確診之前就主觀認為只要有關節痛就是風溼病,按風溼病到處求醫。骨關節炎按類風溼性關節炎治療的病例屢見不鮮。曾有這樣一個患者,他是一位來自外地的老年男性,數十年雙手小關節疼痛,關節逐漸膨大、變形。他四處求醫,長期按類風溼性關節炎治療,沒有效果。原來老人是一位醬菜廠的工人,由於工廠機械化程度低,醃鹹菜需手工操作,這樣一干就是幾十年,終因過度勞作致關節磨損。後來他查了類風溼因子,是陰性;還拍了雙手X片,符合骨性關節炎的改變,最後確診為骨關節炎。如果這位患者繼續按類風溼性關節炎治療,那將會病上加病。因為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治療是長期的,患者需應用非激素類抗炎藥止痛,還要應用控制病情的藥物。這些藥物除了治病作用以外,還有許多不良反應,如對血液系統的影響,對肝、腎的毒性作用等。

  3、盲目服"軟化骨刺"藥物

  許多患者往往有病亂投醫,為了急於解除病痛,到處尋找消除骨刺的藥物,實際上這種做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如上所述,骨刺就是增生的骨質,是關節軟骨退化後產生的,所以骨刺也是骨頭。骨頭怎麼能夠通過藥物消除呢?世上不可能有這種神藥。設想,如果有一種藥物能溶解骨質,那麼這種藥物將會給人體帶來何等嚴重的不良反應呢?所以藥物能軟化骨刺完全是一種誤導,萬萬不可相信。

  4、盲目補充微量元素(鈣、鋅等)

  補充微量元素對病情有一定幫助,如補鈣對骨質疏鬆有益處。但骨關節炎的病因並非是缺微量元素,所以補充微量元素沒有直接的治療作用。

  5、長期僅對症治療

  為了減輕病痛,對症治療是需要的。但一般是暫時和短期的治療方法,而許多患者卻長期服用非激素類抗炎藥對症治療。這類藥物對骨性關節炎患者來說比較熟悉,可能也常選用,如消炎痛、扶他林、布洛芬、芬必得等。這類藥物無疑在減輕病痛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它們也有許多對身體的不利影響。歸納起來,這些藥物對本病的正、負面影響有如下幾個方面:

  (1)可以減輕關節疼痛,緩解症狀,但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即只治標,不治本,因為這類藥物不能控制病情發展。故非激素類抗炎藥不可長期單獨應用。

  (2)有較多藥物副作用。如肝、腎功能損害,消化道潰瘍和出血,血液、神經系統影響及股骨頭壞死等。由非激素類抗炎藥誘發的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或糜爛的患者中,大約50%沒有症狀,甚至有些老年人消化道出現了較大面積的潰瘍也毫無疼痛的感覺,直到消化道出血才到醫院看病;有的患者因長期服用非激素類抗炎藥,最終導致腎功能衰竭而需透析治療;也有因服用非激素類抗炎藥使血小板急劇下降,導致腦出血而死亡的病例。所以這類藥必須慎用。骨關節炎本來沒有生命危險,千萬不要因用藥不當而惹來殺身之禍。

  (3)對軟骨有不良影響。臨床研究已經證明,非激素類抗炎藥會抑制軟骨的合成,還可直接破壞軟骨細胞。而骨關節炎的病變部位就在軟骨。如果長期服用非激素類抗炎藥,會對關節軟骨產生破壞作用,從而加重骨關節炎。使用非激素類抗炎藥時間越長,劑量越大,關節軟骨破壞就越嚴重。

  6、體重在治療中無關緊要

  減輕體重、減少關節的損傷和負重,在骨關節炎的治療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這一點很少被人們認識。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有人注意到肥胖者有發生骨關節炎的傾向,國外文獻報告,肥胖患者骨關節炎發生率為12%~43%。有人收集了骨關節炎患者發生病變以前30年以上的材料發現:37歲時超過標準體重20%的男性,患骨關節炎的危險性比標準體重者高1、5倍,而女性則高2、1倍。在以後的36年中,男性患嚴重膝關節骨關節炎的危險性增加到高1、9倍,女性增加到高3、2倍,60%的超重者發生膝關節骨關節炎。另有報道:因體重或負荷主要集中於膝關節內側軟骨,這正好是大多數肥胖者發生膝骨關節炎的常見部位,提示肥胖可能是嚴重關節膝骨關節炎較重要的危險因素。肥胖可引起骨關節炎,除了因體重因素增加關節負重外,還與肥胖引起的姿勢、步態及運動習慣的改變有關。對於超重者,尤其應重視減體重在骨關節炎治療中的作用。有研究提示,10年中體重減少5公斤,可使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發生率減低50%。患有骨關節炎的患者應儘量將自己的體重減至標準範圍以內,簡單計算標準體重的方法是:體重(公斤)=身高-105。

  7、相關治療可有可無

  患者往往只注重藥物治療,而忽視相關問題在骨節炎治療中的重要作用。

  (1)醫療體育鍛煉:
  進行有關肌肉鍛鍊,使肌肉運動協調和肌力增強,可減輕關節症狀,增強關節周圍的力量和耐力及增加關節的穩定性,保持和增加關節活動的範圍及提高日常活動能力,有利於病情恢復和疾病控制。
  (2)社會和家庭的作用:
  重症患者在得到社會和家庭的關愛、理解、支援與幫助時,病情可得到緩解。
  (3)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在骨關節炎的治療中佔重要地位,尤其對藥物不能緩解症狀或不能耐受藥物者,理療是較好的一種治療手段。它有助於增強患者的肌力,改善活動範圍。急性期,物理治療以止痛、消腫為主;慢性期以增強區域性血液迴圈和改善關節功能為主。
  應特別注意的是,按摩必須由專科醫生進行操作,千萬不可盲目到不正規的小診所行按摩治療。因為按摩並不能起到直接的治療作用,若治療不當,還會加重病情。老年人常有骨質疏鬆,若按摩用力過猛,往往會造成骨折,尤其是頸、腰椎骨質增生的老年人,更不能輕易行按摩治療,若按摩不當造成骨折時,常可出現神經損傷,甚至癱瘓,後果不堪設想。
  (4)保護已受損害的關節:
  要特別注意避免關節的機械性損傷,儘量減少關節的負重和磨損,如膝、踝關節的骨關節炎患者平日要儘量避免上、下樓梯,長時間下蹲、站立、跪位和爬山及遠途跋涉等較劇烈的對關節有損傷的運動,尤其在關節腫脹時更應避免。我曾接診過多位劇烈運動後病情加重的患者,如有的老年人要參加迪斯科舞蹈比賽,練習時間較長,結果出現膝關節腫脹、疼痛、不能行走。北方農民常以蹲姿幹農活,膝、踝的骨性關節炎很常見。為了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患者可以選擇游泳、騎車、做體操等關節負重較輕的運動,也可利用把手、手杖、護膝、步行器、楔形鞋墊或其他輔助設施來輔助關節運動。
  (5)穿鞋也有講究:
  應穿適當的鞋,其實穿平底鞋,也不是最佳選擇。因為穿平底鞋行走時,體重會過多地壓在腳後跟上,走路時間長了,上傳的衝力可能會使人產生足跟、踝、膝、髖、腰等部位的疼痛和不適,長時間對關節不良影響便可出現骨關節炎的表現,有時還會產生頭痛、頭昏等。而且,由於足弓的緩衝作用下降,極易在腳用力不當時造成骨折。所以最好穿鬆軟、鞋底有彈性的鞋,如坡跟的休閒鞋,這樣可以減輕重力對關節的衝擊,減輕關節的磨損。此外,鞋後跟也不要太高,以高出鞋底前掌2釐米左右為宜,不要穿高跟鞋。由於老年人是骨關節炎的多發群體,所以除了要注意鞋後跟的高度外,老年人鞋底要稍寬大一些,還必須有防滑波紋,以免摔倒。

  8、軟骨保護劑用不用都行目前。常用的軟骨保護劑可以阻止骨性關節炎的病理過程。這類藥物是屬於治本的藥物,可改善軟骨的狀態,恢復關節的正常生化環境,使已被破壞受損的關節軟骨得以修復。許多患者卻沒有認識到這類藥物的治本作用,認為用不用兩可,致使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