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介入科 副主任醫師 毛穎民

  退變性頸椎病與年齡密切相關,生活方式、遺傳因素、姿勢、運動和工作相關活動亦影響該病程序。很多人頸椎的年齡與本人實際年齡不符(圖1)。簡而言之,脊柱的衰老,複雜而又多樣化。

 

  圖1左圖為46歲男性頸椎,右圖為80歲男性頸椎MRI,表現與年齡相反

  既往文獻,對頸椎年齡無據可考,為此,義大利羅馬軍隊醫療中心的學者進行了一項研究,提出了頸椎年齡的評分標準,文章於近期發表在EurSpineJ上。

  怎麼判斷頸椎年齡?

  該研究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該中心收治的423例頸椎患者的MRI,評判指標6項如下(C2~C7,6個節段,總分25到98):

  1.椎間盤退變(6~30分):正常椎間盤1分,椎間盤脫水2分,黑椎間盤3分,椎間盤突出或椎體骨贅4分,椎體骨橋5分;

  2.黃韌帶退變(6~18分):正常1分,增生骨化2分,椎管壓迫切跡3分;

  3.椎體退變(6~18分):密度正常1分,訊號改變2分,Modic變3分;

  4.頸椎序列(6~12分):正常1分,異常2分;

  5.椎間孔(0~12分):正常0分,狹窄1分;

  6.最狹窄平面椎管直徑(1~8分):正常1分,小於25%2分,25%到50%3分,50%到75%4分,75%以上5分,脊髓一個節段高訊號6分,多節段高訊號7分,脊髓萎縮8分。

  依據每項指標進行評分,將每項指標所得分相加,即為判定頸椎年齡的依據。研究結果顯示,將對此426例患者進行評分後得到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後表明上述指標可靠。

  脊柱的影像表現並不一定與臨床表現相符。與臨床療效結合提示,424例評定頸椎年齡50歲以下,人工椎間盤置換後2年後無假體融合及活動度降低;2例評定頸椎年齡50歲以上,儘管實際年齡小於50歲,假體融合很早。

  目前對退變性頸椎病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療效不一,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頸椎解剖條件。本研究為評定此解剖條件,即頸椎年齡,提供了判定標準,有助於退變性頸椎病治療方法選擇的臨床決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