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內科 主任醫師 張希忠

  腦梗死是病理名稱,指因腦供血障礙使區域性腦組織缺血、缺氧造成腦組織的軟化壞死。腦梗死的急性期多指從發病至病後二週。

  急性腦梗死的病理、生理:

  瞭解腦梗塞的病理、生理的目的是指導臨床治療。

  腦梗死的發生與否取決於血管壁和血液成分這對矛盾。引起腦梗塞最常見的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管腔狹窄,當狹窄大於80%則出現腦血流的降低。有實驗表明,當局部腦血流量的降低至5ml/100mg/分鐘時,體感誘發電位消失,但細胞外K 活性無改變;此時的神經元損害是可逆的。區域性腦血流量降至6ml/100mg/分鐘時,細胞外K 活性突然增高,這時的結構損害是不可逆的。提示臨床早期治療缺血性梗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導致腦梗塞的原因多數學者認為動脈-動脈栓塞的機會最多,栓子多來源於大動脈壁的硬化斑塊或破碎的微栓,除此外就是心臟內的贅生物,少數為血栓形成。

  急性腦梗死的病因:

  1、血管病變因素:高血壓引起的動脈痙攣、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糖尿病血管病變以及動脈炎症等。

  2、血液成分因素:血液的高凝血狀態-血小板增高,纖維蛋白元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等。

  3、機械因素:動脈栓子,多來自心臟和大血管;以及外傷引起的脂肪等栓塞;外傷性血管閉塞等等。

  4、血液灌流因素:可見於慢性低血壓導致的分水嶺腦梗死、腦白質缺血等。不同的腦梗塞病人,導致疾病的病因也不同, 不同的病因應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因此做出診斷後一定要積極尋找病因。

  (1)根據病史、血管檢查和心腦檢查判斷有無心臟栓子來源的可能和頸動脈狹窄的證據。

  (2)尋找危險因素,主要是高血壓、糖尿病、紅細胞壓積增高、高凝狀態和高脂血症等。

  急性腦梗塞的診斷:

  臨床表現:起病急,在數秒至數小時出現的腦局灶性的症狀和體徵就診時有偏癱、失語等都要高度懷疑腦梗塞的可能性,腦梗塞出現的局灶症狀也分為頸內動脈系統的症狀和椎基底動脈系統的症狀,腦梗塞多在相對安靜中發病、早期可無頭痛、嘔吐、及意識障礙,腦脊液檢查清澈透明。

  輔診檢查:

  在腦梗塞診斷中首選的檢查方法應該是頭顱CT。

  CT檢查可以立即區分出腦出血或者腦梗死,另外腦部CT檢查也可以區分象腦腫瘤這樣的非卒中性疾病。一般腦梗塞的診斷只需CT平掃,而不用注射強化劑。

  在CT上腦梗塞的典型表現是低密度病灶,但是從症狀開始到低密度灶的出現大多數需要24小時以上。低密度病灶出現越早,提示病情越重、預後越差、越容易發生梗塞後出血。

  不管腦部CT有無陽性發現,只要無出血徵象,出現神經功能缺損症狀和體徵就應該按腦梗塞處理。

  在病灶過小或懷疑後顱凹梗塞時,CT難以顯示,此時可以考慮MRI的檢查。除此之外,還應該做的輔助檢查有

  (1)心電圖及X線檢查除外心臟疾病;

  (2)血細胞及血小板計數、凝血酶元時間等;

  (3)血電解質、血糖、肝腎功能檢查,懷疑有低氧血癥時做血氣分析檢查;

  (4)一般不做腰穿檢查,懷疑有蛛網膜下腔出血而CT成陰性或疑有顱內感染時做腦脊液檢查;

  (5)懷疑癲癇時可做腦電圖檢查。

  鑑別診斷:腦梗塞與腦出血的區別在於腦出血多在動態下發病,並伴有頭痛、嘔吐、意識障礙、血性腦脊液等。在診斷之前,還要先除外非卒中性疾病,如腦部腫瘤.暈厥.癲癇等。不過,隨著檢查手段的不斷髮展,以往神經科先定位再定性的診斷原則已經被腦部CT或者MRI替代。若在農村基層無CT檢查條件時,臨床醫生還是需要遵循先定位再定性的診斷步驟,以免延誤診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