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主任醫師 鄭玉巧

  “望子成龍”在中國式教育下,幾乎是每個父母的願望,但究竟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無害又身心健康的“龍”呢?

  最近有一對夫婦來找我,因為他們因兒子的事發生了爭執,爸爸認為應該給孩子多安排一引動社會活動,學會與人交際,成天關在家裡不出門,來了客人都不會打招呼,以後到社會上怎麼和人交往?媽媽則認為,孩子“坐得住、會讀書”,會考個好學校,人人羨慕,社會交往等以後再說。

  其實這對夫婦爭執的焦點就是孩子的社會化程度問題,那麼應該怎麼評判一個人的社會化程度呢?今天小育就與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明確概念--什麼是社會化?

  首先了解一下什麼叫“社會化”。人從出生到成人的過程稱為“社會化”。一個人在剛剛出生時可以說是“動物人”,在成長的這一個過程中,人和人之間的相互交流、作用等各方面的相互融合,使人從“動物人”升級為“社會人”。

  兒童社會化的主要途徑

  ①家庭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生活單位,是人進行社會化的第一個途徑。它是通過兒童的父母進行的,由於父母具有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具有不同的文化修養,給予兒童的社會教化是不盡相同的。這種建立在家庭成員之間感情密切聯絡基礎之上的早期教育,是其他各方面教育所無可取代的。

  ②託兒所、幼兒園

  在我國,它們不是純粹的“保育”性質的單位,而是培養幼兒的最初基地和人才培養的科研單位,是最早對人進行集體教育的社會群體。在這個社會群體中,兒童社會化取得明顯進步。

  ③小學

  與家庭、託兒所、幼兒園相比,它是對兒童進行社會教化的高一個層次的社會機構,是兒童社會化過程的一個轉折點。法國心理學家瓦龍把兒童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稱為他們從“主觀或個性時期”進入“客觀時期”的一個轉折點。通過小學教育,兒童開始掌握人類社會千百年來積累起來的文化知識,掌握社會行為規範,形成獨立生存的能力和發展創造的能力。這個時期影響兒童社會化最大的是老師和同學。為兒童挑選良師益友,對他們一生的社會化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④社會

  指除了家庭、託兒所、幼兒園、小學以外的其他社會環境。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社會的範圍也廣泛了。各種社會輿論、風俗習慣、道德規範的影響可能給他們的一生打上烙印。在這個階段,他們一方面和社會的關係進一步密切,另一方面對社會各種積極和消極因素又缺乏鑑別的能力。

  以上兒童社會化的途徑是互動起作用的。社會化途徑,學齡前是家庭──託兒所、幼兒園──社會;入學後是學校──家庭──社會;離開學校後是社會──家庭的主次不同的途徑。

  如何判斷孩子社會化程度?

  美國心理學會曾給兒童的“社會化”制定了一個診斷標準,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①至少有一個同齡朋友,並且友誼至少維持6個月。

  ②在看不到有什麼好處的情況下能夠主動幫助別人。

  ③做了錯事,並造成了壞的結果,但能在不被人發現時主動認錯。

  ④別人做了對自己不利的事時,能夠原諒別人,不指責也不告狀。

  ⑤對周圍的人表示關心,分享自己與別人的幸福和快樂。如為別人生日、考試優秀、獲獎等感到高興,主動向別人祝賀。

  一般來說,在上面的5條中,6歲以下的孩子應最少滿足1條;7-12歲的孩子應最少滿足2條;13-18歲的孩子最少應滿足3條。

  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達不到這個標準,就說明孩子社會化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孩子不善於與人交往。

  家長們可以用這個標準對自己的孩子測試一下,以便在家庭教育中更有針對性。發現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問題的漠視、不去解決。只要我們用心指導,孩子的社會化問題就一定能夠很好的解決。當然,感興趣的家長朋友也可以為自己做一下測試,及格的標準是符合其中的3條。如果達不到,那麼家長就應該反思自己了。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