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內科 主任醫師 莊澤澄

  中醫認為,冬季是陰氣極盛、萬物收藏之季。就人體而言,新陳代謝也處於相對緩慢的水平。冬季養生,應避寒就溫、歙陽護陰,以使陰陽相對平衡,身體健康。

  現代醫學認為,冬季的低氣溫環境容易誘發冠心病、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關節炎等疾病發作。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病人到了冬季病情就會逐漸加重,遇寒冷空氣的刺激就會誘發急性發作。冬季養生、預防疾病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精神重在“藏”

  冬季自然界蟄蟲伏藏,養精蓄銳,以便為來春做好準備。人體此時的代謝也處於相對緩慢時期。因此,冬季養生要著眼於“藏”,也就是說,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靜,要想辦法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要把神藏於內,不要暴露於外。具體做法:一是要調攝不良情緒,保持心態的平和;二是延長光照時間。因為冬季光照時間短,也是情緒抑鬱的一個原因。當黑夜來臨時,人體大腦松果體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強,它能影響人的情緒,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

  2、生活重防“寒”

  進入冬季以後,“早臥晚起,以待日光”是養生的基本要求,早睡以養人體陽氣。起床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以後,這時人體陽氣迅速上升,血中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含量也逐漸升高,此時起床,頭腦清醒,機智靈敏。而且早晨空氣中負離子濃度高,對人體也非常有益。上班族對於早起可能很困難,這就要儘量做到早睡,不熬夜。冬日切忌緊閉門窗,因為人從呼吸道、面板排出的有害物質,加封閉空間內的有毒氣體瀰漫在室內,會侵害我們的身體,所以要適當的開窗換氣。冬天室溫應保持恆定控制在18℃~22℃之間較好,因為室溫過低則易傷人體元陽,過高則室內、外溫差大,外出活動很容易外感。

  3、飲食宜溫補

  冬季寒氣逼人,人體生理活動需要更多的熱能來維持。中醫認為,冬季是人體陽氣潛藏的時候,也就是說人體的生理活動因冬季氣候特點的影響而有所收斂、減慢。冬日進補是我國幾千年來用以防病強身的傳統方法。冬令進補能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的貯存體內,滋養五臟。又因中醫認為冬季對應人體的“腎”,而五味中的鹹入腎,鹹味有補益陰血,軟堅散結的作用。根據“秋冬養陰”、“冬季養腎”的原則,冬季宜適量多食鹹味食品,如海帶、紫菜、海蜇等。此外,冬季應多食溫熱護陽之品,以抵禦寒冷,如多食羊肉、狗肉、牛肉等,還可多吃桂圓、胡桃肉、核桃、栗子、大棗、山藥、木耳等。當然,蔬菜也不可缺少,如黃豆、胡蘿蔔、油菜、芥菜、韭菜等,冬季應少吃寒冷食物,如螃蟹、海蝦、西瓜、葡萄等。

  當然,食療要根據每個人體質不同而不同。如脾虛、氣虛的人,表現為乏力、氣短、厭食、腹脹、大便偏稀、怕冷,可選用健脾益氣的食物,如糯米、大棗、扁豆、山藥、胡蘿蔔、栗子等。一些人到了立冬以後四肢冰涼、怕冷,早早就把毛衣、秋褲穿上了。中醫認為這大多是陽虛體質,陽氣不達四末(四肢)所致。飲食可選羊肉、雞肉、狗肉、胡桃肉、大棗、桂圓等。總之,立冬後的食療養生以溫補為主,以抗禦寒冷冬季的到來。

  4、運動不可少

  冬季鍛鍊必不可少,因為冬季戶外活動,可增加熱量產生,調節新陳代謝機能,增強大腦皮層興奮和體溫調節。但是,由於冬季天氣寒冷,四肢較為僵硬,所以,鍛鍊之前熱身活動非常重要。如伸展肢體、慢跑、輕器械的少量練習,使身體微微汗出後,再進行高強度的健身運動。運動時衣著要根據天氣情況而定,總以保暖防感冒為主,尤其運動後要及時穿上衣服,以免著涼。鍛鍊也要根據每人體質、年齡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如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禁止做劇烈運動,如打球、登山等。患有呼吸系統疾患的中老年人,如慢支、肺氣腫、肺心病等,應避免寒冷的刺激,運動應選擇上午、中午日照充足的時侯,以免誘發疾病發作。老年人更應注意保暖,也應避免起得過早去鍛鍊,以防腦供血不足誘發中風形成。總的來說,立冬運動要堅持,保暖是關鍵,運動內容要因人而異。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